[发明专利]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5395.4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9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银顺;高国强;仉凤梧;白艳丽;于清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张银顺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东梅 |
地址: | 10120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路 复位 固定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椎体矫形杆和调节装置。操作时,将两个椎体矫形杆的连接棒与椎体连接,枕骨板与枕骨连接,实现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与枕骨和椎体的连接;将基座组件与靠近枕骨的椎弓根钉连接,连接组件与枕骨螺钉连接;对枕骨板与连接棒之间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具体为,通过第一线性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杆运动,使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分别与枕骨上的两个枕骨螺钉连接,通过第二线性驱动组件驱动第一线性驱动组件运动,第一线性驱动组件带动连接杆与连接杆上的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运动,对枕骨进行提拉牵引,使枕骨板与连接棒之间的倾斜角度至符合人体枕骨与颈椎的解剖结构,实现后路复位内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是一种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临床表现为枕骨大孔周围的颅底骨向上陷入颅腔,迫使其下方的寰枢椎(齿状突)升高进入颅底,可合并部位的其他骨发育异常,并可合并神经结构异常。
患者常伴寰齿前间距增加,齿状突尖超出硬腭后缘与枕骨大孔后上缘连线,从而使枕骨大孔前后径相对狭窄,延髓及高位脊髓受压,产生相应脊髓损伤症状,严重者诱发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死亡。
临床上常采用后路枕骨大孔扩大减压结合原位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或者,前路经口齿状突切除或寰枢侧块关节松解复位,再结合后路固定枕颈融合术来实现枕骨和寰枢椎复位,但是上述技术的创伤大,风险高。
目前有学者采用单纯后路复位进行寰枢椎侧块松解复位内固定来实现寰枢椎复位,纠正畸形,该技术创伤小,风险也相对降低,但缺乏方便有效的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
因此,如何实现后路复位内固定,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以实现后路复位内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椎体矫形杆和调节装置,
所述椎体矫形杆包括连接棒和枕骨板,
所述连接棒能够通过椎弓根钉与第三椎体至第七椎体中的至少两个椎体同侧的椎弓根连接;
所述枕骨板能够通过枕骨螺钉与枕骨连接,所述枕骨板沿所述连接棒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与所述连接棒连接,所述枕骨板相对于所述连接棒倾斜布置;
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板相对于所述连接棒的倾斜角度,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基座组件、连接组件和微调组件,
所述基座组件与所述连接棒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拉钩、第二拉钩和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棒垂直,
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平行且与所述连接杆垂直,所述第一拉钩和所述第二拉钩的弯钩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枕骨螺钉连接,所述第一拉钩和所述第二拉钩的固定端通过转动块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用于锁紧转动块在所述连接杆上的第一锁紧螺栓;
所述微调组件包括第一线性驱动组件和第二线性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棒的方向运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拉钩和所述第二拉钩与所述枕骨螺钉之间的角度,
第二线性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线性驱动组件沿平行于所述连接棒的方向运动,用于调节所述枕骨板与所述连接棒之间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二线性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组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张银顺,未经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张银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53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