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肢运动意图的FNIRS实时解码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6328.4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0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光;何刘进;郭浩;李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16H20/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许燕萍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肢 运动 意图 fnirs 实时 解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肢运动意图的FNIRS实时解码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大脑中的血红蛋白信息,对采集的血红蛋白信息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信息进行第一次特征提取,然后对第一次提取的特征进行第一次特征选择,对第一次选择的特征进行第一次识别,完成动作起始意图的识别;对预处理后的信息进行第二次特征提取,然后对第二次提取的特征进行第二次特征选择,对第二次选择的特征进行第二次识别,完成运动状态的识别;将识别解码得到的运动指令输出,实时验证在线控制的可行性。本发明不但任务识别准确率高,而且计算复杂度低,脑机接口系统的实时性能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康复医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上肢运动意图的FNIRS实时解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上肢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经研究调查发现,80%的严重脑卒中患者中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由于人的上肢相对于下肢灵活度更高,与之相关联的中枢神经系统会更加复杂,损伤后恢复的难度更大,康复的周期也更长。临床数据显示,约有50%到70%左右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数月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无法正常行动完成自理行为,需要医院护工以及家属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护理,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病人也遭受着巨大的身心折磨。
当前社会对运动功能康复医疗资源的需求非常迫切,随着近些年来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康复机器人被研发出来帮助病人进行运动功能恢复相关训练,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的难题。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利用康复机器人设备带动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是一种可行且相对高效的治疗方式。传统的康复机器人训练方案通常是在设定好了具体的训练流程后,由机器人辅助患者完成训练动作,这种方案有效提高了病人康复训练的效率,但是由于形式过于单一,物理性地进行重复训练过程,病人并无参与感,随着训练过程的深入,患者在训练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枯燥而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
许多先前的研究表明患者自主进行训练的过程非常重要,相比于被动运动训练,病人加入主动意愿参与到训练中能更好地促进神经皮质重构和运动功能恢复。而脑机接口中涉及的基于近红外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FNIRS)由于能够保证信号采集的安全性,近来越来越多的被应用。由于脑机接口作为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能够绕开神经传输通道和肌肉部分的作用,直接在大脑与外界环境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控制外部设备,因此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领域的研究应用帮助了更多患有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当前,面向康复医疗的脑机接口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还处在亟需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存在以下问题:多分类任务识别准确率低,而且计算复杂度高,脑机接口系统的实时性能差。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任务识别准确率低,而且计算复杂度高,脑机接口系统的实时性能差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任务识别准确率高,而且计算复杂度低,脑机接口系统的实时性能高的上肢运动意图的FNIRS实时解码方法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上肢运动意图的FNIRS实时解码方法,包括采集大脑中的血红蛋白信息,对采集的血红蛋白信息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信息进行第一次特征提取,然后对第一次提取的特征进行第一次特征选择,对第一次选择的特征进行第一次识别,完成动作起始意图的识别;对预处理后的信息进行第二次特征提取,然后对第二次提取的特征进行第二次特征选择,对第二次选择的特征进行第二次识别,完成运动状态的识别;将识别解码得到的运动指令输出,实时验证在线控制的可行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预处理后的信息进行第二次特征提取时,分别从时域统计特征、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以及空间相关特征中三个不同维度对信号特征进行提取。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从时域统计特征对信号特征进行提取的方法为:在滑动时间窗内,分别计算信号均值、信号能量、信号峰值、信号谷值、信号的信号移动性参数以及复杂性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63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型铸造过程用自动筛沙夯实设备
- 下一篇:一种麻醉科用下颚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