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电动汽车有线/无线充电的多功能智能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6502.5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7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怀洲;梁运鸿;陈忠晓;王舒瑶;李宛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B60L53/14;B60L53/31;B60L53/65;B60L5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516473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汽车 有线 无线 充电 多功能 智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电动汽车有线/无线充电的多功能智能杆,包括杆体、折叠安装架、组合充电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杆体包括无线杆体、有线杆体,有线杆体底端设有外壁与无线杆体内壁通过滑槽连接的滑动柱;通过将有线杆体滑动套接在无线杆体内部,一方面,节省智能杆的使用空间,便于运输,另一方面,还可随时有线杆体对进行升降操作,便于拆卸和安装有线杆体上的相关部件;通过设置可折叠或展开的折叠安装架,当智能杆运输过程中,将其折叠起来,节省占用空间,当智能杆固定后,将折叠安装架展开,同时,折叠安装架上的每个安装扣板底端可安装多个有线充电把,增加了整体有线充电把的数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电动汽车有线/无线充电的多功能智能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已迈进汽车社会,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导致我国每年近一半的原油需要进口,过度依赖石油资源将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利益。同时,为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倡导并鼓励研发、使用环保节能的电动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业发展的方向,也符合我们的国情。
电动汽车由于其动力源的可再生性及排放污染小的优势,已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而要保证电动汽车的动力充足,就必须保持定期对汽车进行充电。要在较大范围内推广普及电动汽车,就必须配套建设充电设备,以增强公众对使用电动汽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是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和推广普及的关键条件,对电动汽车的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线充电,也叫接触式充电;一种是无线充电,也叫无接触式充电。有线充电技术日趋成熟,但占用地面面积,无线充电技术也成为关注焦点,不占用面积。目前,有线和无线充电系统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铺设,但两者处于分立运行状态,缺乏统筹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乱的局面。
因此,亟需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将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方式进行结合。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电动汽车有线/无线充电的多功能智能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用于电动汽车有线/无线充电的多功能智能杆,包括杆体、折叠安装架、组合充电模块、控制模块、为各个电气元件提供电能的电源;
所述杆体包括底端设有固定底座且上端设有卡接圆口的无线杆体、底端通过所述卡接圆口延伸至所述无线杆体内且上端设有与卡接圆口相适配的封堵板的有线杆体,有线杆体底端设有外壁与无线杆体内壁滑动连接的滑动柱,无线杆体与滑动柱之间设有电动伸缩杆一,有线杆体侧壁沿周向设有多个卡位滑槽;
所述折叠安装架包括与所述卡位滑槽一一对应且上端与有线杆体外壁转动连接以及底端沿长度方向设有固定支架的多个安装扣板、侧壁设有与各个所述固定支架对应连接的折叠连接支架且套设于有线杆体外壁以及内壁设有贯穿卡位滑槽并延伸至有线杆体内的滑动连接杆的滑动套环、水平设于有线杆体内且位于卡位滑槽下端的水平安装板,滑动套环中心设有连接各个滑动连接杆的水平固定板,所述水平安装板与所述水平固定板之间设有电动伸缩杆二;
所述组合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模块和有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有多个,均设于无线杆体上,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对汽车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有线充电模块有多个,分别对应设置在各个安装扣板下端,有线充电模块用于对汽车进行有线充电;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向电动伸缩杆一、电动伸缩杆二、无线充电模块以及有线充电模块发出工作或停止的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65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