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套、隔热套制造方法及喷油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96832.4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6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后涛;王清华;顾丽;张武凯;吴东兴;杨振国;宋国民;黄成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1/16 | 分类号: | F02M61/16;F02M61/18;B05D7/14;B05D7/24;B05D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214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制造 方法 油机 | ||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喷油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隔热套、隔热套制造方法及喷油机构。该隔热套包括:内芯,在内芯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中心孔,喷油嘴穿设于中心孔,在内芯的内部设置有骨架,骨架为第一多孔结构;碳化层,其覆盖于骨架上,碳化层为第二多孔结构,第二多孔结构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填充第一多孔结构。该隔热套利用第一多孔结构作为支撑主体,并在其上覆盖碳化层实现隔热。覆盖碳化层之后,第二多孔结构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填充第一多孔结构,使得孔隙逐渐被填充,减小高温介质对喷油嘴的换热,减小进入隔热套的燃气热量和质量,且气缸内辐射向喷油嘴的热量会被隔热套最外层的碳化层吸收,不能进入隔热套内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喷油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套、隔热套制造方法及喷油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状态,特别是发动机的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燃油喷射系统作为重要的节能环节,而喷油嘴作为燃油喷射系统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直接与缸内高温燃气接触,往往会造成喷油嘴区域的温度较高,从而造成了喷油嘴喷雾形态差、喷油异常及喷油效果差,甚至会造成针阀运动不畅从而发生不喷油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现有喷油嘴隔热一般采用隔热套来隔断喷油嘴和燃气之间的导热,隔热套实质为在喷油嘴表面覆盖一层金属或复合材料,以实现为喷油嘴降温的作用。在隔热套的外部包裹复合隔热材料,生产成本高,隔热效果有限。
第二种,在喷油嘴内部开设一个冷却油道,利用燃油冷却喷油嘴,但是在喷油嘴内部制作冷却油道存在工艺困难,喷油嘴结构复杂的问题。
第三种,在喷油嘴的头部添加一个隔热块,用来实现隔热。在喷油嘴头部上设置隔热块会改变缸盖结构,导致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套、隔热套制造方法及喷油机构,隔热效果好,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热套,包括:
内芯,在所述内芯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中心孔,喷油嘴穿设于所述中心孔,在所述内芯的内部设置有骨架,所述骨架为第一多孔结构;
碳化层,其覆盖于所述骨架上,所述碳化层为第二多孔结构,所述第二多孔结构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填充所述第一多孔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隔热套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的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内芯;
在内芯上涂覆碳化附着液并进行高温氧化处理,形成碳化层,以在所述内芯的骨架上完成碳化层的附着。
作为优选,多次进行碳化层的附着,使第一多孔结构和第二多孔结构形成的多孔结构的孔隙率在预设孔隙率范围之内。
作为优选,内芯的骨架采用金属丝缠绕和堆叠而成,或金属网堆叠而成。
作为优选,在安装发动机之前完成碳化层的覆盖;或者在发动机开机之后利用气缸内温度和碳烟完成碳化层附着。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喷油机构,包括:缸盖、安装套、喷油嘴及上述的隔热套,所述安装套穿设于所述缸盖,所述隔热套分别穿设于所述安装套和所述缸盖,所述隔热套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缸盖,所述喷油嘴分别穿设于所述安装套、所述隔热套及所述缸盖。
作为优选,还包括:
垫片,在所述安装套的内壁凸设有凸台,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凸台上;
安装件,其套设于所述喷油嘴的外部,所述安装件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垫片抵接于所述凸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68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