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发动机控制单元起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96889.4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6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张莹;周在芳;高发廷;刘浩;黄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1/08 | 分类号: | F02N1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营磊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发动机 控制 单元 起动 方法 | ||
1.一种柴油发动机控制单元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设置车身控制单元的硬线强制接口及外部标定接口;
S2.车身控制单元获取到钥匙上电信号后,判断是否接收到硬线的钥匙起动信号以及起动CAN信号;起动CAN信号包括外部标定接口的起动CAN信号以及整车电子控制单元的请求起动CAN信号;
S3.当车身控制单元接收到硬线钥匙起动信号,但起动时间超过第一时间阈值时,判断是否接收到硬线强制接口的强制起动信号,并在接收到强制起动信号时,进入步骤S5;
S4.当车身控制单元接收到起动CAN信号,且起动CAN信号为外部标定接口的起动CAN信号时,进入步骤S5;
S5.车身控制单元输出起动信号给起动继电器,并输出起动扭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控制单元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步骤如下:
S31.当车身控制单元接收到硬线钥匙起动信号,判断起动时间是否超过第一时间阈值;
若是,进入步骤S32;
若否,进入步骤S33;
S32.车身控制单元判断是否接收到硬线强制接口的强制起动信号;
若是,进入步骤S5;
若否,结束;
S33.车身控制单元验证起动条件是否成立,并在起动条件成立后,进入步骤S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控制单元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步骤如下:
S41.当车身控制器单元接收到起动CAN信号时,判断起动CAN信号是外部标定接口的起动CAN信号还是整车电子控制单元的请求起动CAN信号;
若是外部标定接口的起动CAN信号,进入步骤S5;
若是整车电子控制单元的请求起动CAN信号,进入步骤S42;
S42.车身控制单元向整车电子控制单元发送车架号码;
S43.整车电子控制单元验证接收的车架号码与预先写入的车架号码是否匹配,并在车架号码验证匹配时,向车身控制单元发送起动请求;
S44.车身控制单元验证起动条件是否成立,并在起动条件成立后,进入步骤S5。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控制单元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身控制单元验证的起动条件包括:
发动机状态、发动机转速、离合器状态、空挡开关状态、停车制动开关状态、防盗系统状态、GPS控制单元状态、单次起动信号持续时间、起动信号持续时间累加值以及相邻两次起动时间间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控制单元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身控制单元验证起动条件是否成立具体步骤如下:
车身控制单元验证发动机状态是否为准备状态,且发动机转速是否小于转速阈值,且离合器是否处于按下状态,且空挡开关是否处于空挡状态,且停车制动开关是否处于制动状态,且防盗系统是否处于非防盗状态,且GPS控制单元是否处于允许起动状态,且单次起动信号持续时间是否小于第二时间阈值,且起动信号持续时间累加值是否小于第三时间阈值,且相邻两次起动时间间隔是否大于第四时间阈值;
当上述条件均满足时,车身控制单元判定起动条件成立;
当存在不满足条件时,车身控制单元判定起动条件不成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控制单元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时间阈值设置为5秒,转速阈值设置为400转/分,第二时间时间阈值设置为6秒,第三时间阈值设置为30秒,第四时间阈值设置为6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控制单元起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具体步骤如下:
S51.车身控制单元输出起动信号给起动继电器;
S52.车身控制单元获取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水温、大气压力值及单次起动时间;
S53.车身控制单元根据发动机转速及发送机水温查表获取扭矩基本值;
S54.车身控制单元分别根据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水温、大气压力值及单次起动时间计算修正值,对扭矩基本值进行修正,得到起动扭矩;
S55.车身控制单元输出起动扭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688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