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典型模块的新能源变电站二次电缆开列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7606.8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2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吕贝;王绍民;刘楠;郭小江;郑枫;闫姝;唐巍;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海上风电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8 | 分类号: | G06F30/18;G06F113/1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典型 模块 新能源 变电站 二次 电缆 开列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典型模块的新能源变电站二次电缆开列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当前变电站工程所有设备信息的典型模块形式、当前变电站工程中与电气二次电缆相关的参数信息及所有典型模型不同参数情况下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形成当前变电站工程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根据当前变电站工程的平面图,计算当前变电站工程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中各根电缆的长度,然后将各根电缆的长度加入到当前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中,以形成新的当前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输出新的当前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该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在初设完成后开列出准确率较高的变电站电气二次电缆清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典型模块的新能源变电站二次电缆开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推进,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相对于传统火电工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工程具有系统简单、建设周期短的特点。配套变电站的建设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电气二次电缆根数较多、数量较大,涉及的设计及施工安装工作量巨大。
根据常规工程建设流程,工程初步设计完成后开展设备材料采购及施工招标工作。新能源工程由于建设周期较短,一般所有站内电气设备及材料同一批次招标。对于电气二次电缆,由于施工图设计末期阶段才能得到准确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及电缆量,初设阶段的电缆量仅为预估准确度不高,这严重制约了电气二次电缆采购工作、排产工作以及后续电缆敷设进度,不利于整体工程费用及进度的控制。电气二次电缆清册固有设计流程和工程现场进度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常规的处理办法是:电气二次电缆采购招标时,采用单价招标模式,标书中电缆型号和电缆量根据以前类似工程预估,最终型号和用量以施工图纸为准。确定中标厂家后,为避免电气二次电缆排产的过度滞后,设计单位先确定一定比例(如50%)的电气二次电缆量,电缆厂家分批生产。等到施工图设计到末期阶段,设计单位再确认剩余部分的电气二次电缆量,电缆厂家再生产剩余部分。通常情况下,第一批电缆到场后,施工图电缆清册往往仍未设计完成,施工单位无法开展第一批电缆的敷设工作。工期紧迫的情况下,设计单位会先给出局部电缆清册,施工单位分批敷设。整个过程中,设计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电缆供货厂家、施工单位反复多次配合。
常规处理办法的缺点在于:将电缆排产和敷设工作分成了多个批次,降低了电缆供货厂家的生产效率及施工单位的敷设效率,对电气二次电缆整体建设进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整体提升幅度不大,难以满足现场抢工期的需求。同时,电气二次系统之间联系紧密,电气二次电缆清册设计是一个整体性工作,分批局部提供时往往会出现不少错漏,造成现场返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典型模块的新能源变电站二次电缆开列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在初设完成后开列出准确率较高的变电站电气二次电缆清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典型模块的新能源变电站二次电缆开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变电站工程所有设备信息的典型模块形式;
获取当前变电站工程中与电气二次电缆相关的参数信息;
获取当前变电站工程的平面图;
获取从典型数据库中所有典型模型不同参数情况下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
根据当前变电站工程所有设备信息的典型模块形式、当前变电站工程中与电气二次电缆相关的参数信息及所有典型模型不同参数情况下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形成当前变电站工程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
根据当前变电站工程的平面图,计算当前变电站工程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中各根电缆的长度,然后将各根电缆的长度加入到当前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中,以形成新的当前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
输出新的当前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电缆清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海上风电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海上风电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76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网关扩展板热插拔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调隙少齿差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