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7897.0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5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美林;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雷沃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0 | 分类号: | B01D46/10;B01D46/48;B01D46/00;B01D4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气 净化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排气管道,以及连接在所述排气管道上的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为环形结构,所述净化装置在其自身环线方向上分为吸取管与排放管,所述吸取管与所述排放管交界处设有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位于所述净化装置内部,吸气机构将吸取管一侧气流主动吸收至排放管一侧;排气管道管壁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孔,所述净化装置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净化装置外壁与所述贯穿孔紧密贴合,净化装置的吸取管位于所述排气管道内部,吸取管为镂空结构,净化装置的排放管位于所述排气管道外部,所述排放管上设有滤网,本发明能够根据废气实时浓度调整功率,且能够将滤后残留物进行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排气管道的废气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废气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以及炼焦厂和炼油厂等及人类生活所带来的生活废气的产生,排放的废气气味大,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各类生产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大量工业废气如果未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大气,必然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工业废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长期低浓度或短期高浓度接触可造成人体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尤其是苯并芘类多环芳烃能使人体直接致癌以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
废气中含有污染物种类很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不尽相同。燃料燃烧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等;因工业生产所用原料和工艺不同,而排放各种不同的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含有各种组分如重金属、盐类、放射性物质;汽车排放的尾气含有铅、苯和酚等碳氢化合物,废气污染大气环境是世界最普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中国《环境保护法》已对各类厂矿的废气排放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
然而即使在源头上对废气指定排放标准,排放出的废气始终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而现有的净化装置不具备将废气回收后再加工又成为可利用产品的功能,无法从经济利益角度入手解决废气排放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排气管道,以及连接在所述排气管道上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为环形结构,所述净化装置在其自身环线方向上分为吸取管与排放管,所述吸取管与所述排放管交界处设有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位于所述净化装置内部,所述吸气机构将吸取管一侧气流主动吸收至排放管一侧;所述排气管道管壁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孔,所述净化装置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净化装置外壁与所述贯穿孔紧密贴合,所述净化装置的吸取管位于所述排气管道内部,所述吸取管为镂空结构,所述净化装置的排放管位于所述排气管道外部,所述排放管上设有滤网。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净化装置底部设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对应的所述净化装置管壁上设有开口。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处设有闭合装置。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吸取管管壁上设有浓度传感器。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排气管道高度方向上,若干所述净化装置交错设置。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净化装置内环为硬质光滑材料。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排放管上连接有震动器。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净化装置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废气净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废气进入排气管道后,浓度传感器根据废气浓度调整吸气装置转速,浓度越高的废气对应吸气装置转速越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雷沃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雷沃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7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