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振器上支撑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9388.1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飞;冯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众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F16F9/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159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振器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上板、减振体和上支撑下板,所述上支撑上板包括底板和凸出于底板设置的凸出部,所述减振体设在凸出部内,所述上支撑上板和上支撑下板连接配合,上支撑下板和上支撑上板的凸出部形成用于容纳减振体的腔体,所述凸出部和减振体之间设有止转结构和防脱动结构。本发明提升了减振器上支撑装配安装的可行性和稳定性;避免了因为减振体转动和压装位置脱落等出现的异响、传感器线束缠绕等问题;降低了减振器上支撑的重量;提升了减振器部件装配之间的可靠性,满足了零件和周边零件的适配以及能够实现后期零件的自动化组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器上支撑,属于汽车零部件结构设计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适应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政策要求,汽车行业对零部件开发提出轻量化的需求,以此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由传统的金属材料被替换为工程塑料,而且零部件结构和生产工艺也需要做相应变更,但是,不当的结构设计和零件的装配方式无法满足零件在极限工况下的需求,导致减振体转动、压装后脱动产生异响、工作稳定性差等其他失效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结构设计,以满足相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减振器上支撑设计不能满足零件在极限工况下的需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减振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上板、减振体和上支撑下板,所述上支撑上板包括底板和凸出于底板设置的凸出部,所述减振体设在凸出部内,所述上支撑上板和上支撑下板连接配合,上支撑下板和上支撑上板的凸出部形成用于容纳减振体的腔体,所述凸出部和减振体之间设有止转结构和防脱动结构,上支撑下板下方设有轴承配合组件,轴承配合组件下方设有支架下杯体,所述上支撑上板的凸出部、上支撑下板、轴承配合组件和支架下杯体贯穿设置通孔。
优选地,所述止转结构包括设在凸出部内侧的止转销以及设在减振体上相应位置的止转凹槽,所述止转销与止转凹槽配合防止减振体工作过程中发生转动。
优选地,所述凸出部为筒状结构,所述止转销垂直于凸出部的顶面设在凸出部的顶部圆周上,所述止转凹槽设在减振体的侧壁外表面相应位置,所述止转销与止转凹槽配合。
优选地,所述防脱动结构包括设在凸出部底部圆周上的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卡住减振体的底部防止减振体脱动。
优选地,所述卡扣至少有三个,均布在所述凸出部的底部圆周上。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下板与减振体接触的部位向减振体的方向凸出,实现减振体的过盈安装,进一步防止减振体转动和脱落。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上板和上支撑下板均为三边结构,上支撑上板和上支撑下板的各个边均通过销轴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上板和上支撑下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上板采用塑料材质,上支撑下板采用金属材质,并设置成凹形结构对上支撑上板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上板的表面设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有效的防止减振体转动、压装后脱动等问题,进而有效的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异响、工作稳定性差等其他失效问题,进一步提升了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可行性和稳定性。
2、本发明上下板采用销-孔组装工艺,装配可行性更高,且可操作性更加便捷高效,防错标识更加明显。
3、本发明上支撑上板选用塑料制作,在强度允许的情况下,压缩上支撑上板的厚度,同时加强筋的设计在增加强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上支撑的产品重量,更好的满足了减重的设计需求。
4、本发明涵盖的结构设计适用于所有类似组合方式的上支撑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众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众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93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