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调节性的电子设备显示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0068.3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8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袁小燕;顾振飞;鲍安平;王书旺;张志友;文爱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M11/18 | 分类号: | F16M11/18;F16M11/08;F16M11/04;F16M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刘艳艳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调节 电子设备 显示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调节性的电子设备显示支架,涉及显示器支架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板,所述前后伸缩机构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对显示器进行固定的一对卡接机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驱动转向柱的转向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卡接机构能将显示器稳稳的卡接固定在安装板上,显示器的安装与拆卸简单且方便,设置的前后伸缩机构能借助剪式撑的伸缩实现安装板的平移效果,实现观看者与显示器间距的灵活调节,设置地升降调节机构能对安装板上显示器的高度进行竖直升降调节,方便使用者进行更为舒适的观看使用,设置的转向机构能对显示器的显示角度进行周向的调节,大大提升了电子设备外接显示器的调节灵活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调节性的电子设备显示支架。
背景技术
显示器通常也被称为监视器。显示器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它可以分为CRT、LCD等多种类型。目前,电子设备的显示器,通过需要借助支撑架实现位置的支撑和限位,保证显示器的正常使用。
申请公布号为CN109155116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显示器支架,其具备支撑显示器的支撑部、与载置面接触的底座、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底座的支柱,所述支柱具备多个支柱部件,所述多个支柱部件以相互重合的方式设置且可相互滑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作为所述多个支柱部件之一的第1支柱部件,所述支柱具备联动部,所述联动部通过使所述多个支柱部件相互滑动而使所述支柱伸缩;该装置虽然能用于对显示器进行支撑,但是支撑过程的调节灵活度不能满足实际的的使用需要,为此,现提供一种具有调节性的电子设备显示支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节性的电子设备显示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调节性的电子设备显示支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上通过升降调节机构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底部转动安装有转向柱,转向柱上安装有前后伸缩机构,所述前后伸缩机构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对显示器进行固定的一对卡接机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驱动转向柱的转向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安装板上的卡板,所述安装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安装板上下两端外侧面分别各转动安装一卡板,且两个卡板的开口方向相对,卡板上固定有横向设置的托板,所述托板与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圈。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嵌设安装有网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机构还包括螺纹连接安装在安装板上的调节螺柱,所述调节螺柱与托板之间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固定连接在托板上,绕设经过滑轮后连接至调节螺柱上。
进一步的,调节螺柱下端设置有便于旋转的手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后伸缩机构包括剪式撑,剪式撑第一侧上端铰接在安装板上,所述剪式撑第一侧下端铰接有滑套,安装板背面竖直固定有限位柱I,所述滑套滑动连接套设安装在限位柱I上,限位柱I上套设有限位弹簧I,所述限位弹簧I上端与滑套底端连接,下端固定在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伸缩机构还包括竖直固定在转向柱上的限位柱II,限位柱II上滑动套设有套块,所述剪式撑第二侧上端和第二侧下端分别铰接在转向柱和套块上,所述限位柱II上套设有限位弹簧II,且限位弹簧II固定在套块和转向柱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伸缩机构还包括与限位柱II同轴固定连接的螺纹柱,螺纹柱上螺纹套接有螺纹套管,螺纹套管上套设固定有与套块下端面抵接的副齿轮,所述套块侧壁固定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上驱动连接有与副齿轮啮合的主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00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