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桩拔桩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00572.3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6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伟;俞建金;孙飞;高强;顾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院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9/02 | 分类号: | E02D9/02;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刘俊玲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桩拔桩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拔桩方法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桩拔桩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老桩装置定位步骤:定位待拔管桩,将主体杆件下放至管桩内部距离管桩底部一定距离处;注浆步骤:通过管桩内壁与主体杆件之间的注浆管向管桩内部注入浆状粘合剂,并利用浆状粘合剂将主体杆件靠下端部与管桩内壁之间的缝隙填充密封;拔桩步骤:利用浆状粘合剂与管桩内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管桩拔出。本发明提供的管桩拔桩方法通过微膨胀水泥使主体杆件与管桩连接,拔桩过程中直接作用于管桩自身,对桩周土体不产生影响,有利于周边环境的保护,且膨胀水泥扩大拔桩杆件与老桩之间的受力面积,也有利于拔桩时对桩体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拔桩方法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桩拔桩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在此背景下,老旧城区的改造项目及地下空间的开发项目越来越多。在这些项目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原有建筑物遗留老旧桩基处理的问题。目前对于场地内遗留旧桩基主要采取的处理方法有避让、重复利用和拔除,其中避让的方法仅适用于场地内遗留桩基较少,且对新基础施工影响较小的情况;重复利用的方法仅适用于旧基础的耐久性与承载力均满足新建项目要求的情况。避让与重复利用这两种方法的使用限制条件都比较多,所以在工程中采用的比较少,拔除老旧桩基是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方法。
目前对于老旧桩基拔除的方法主要有静力拔除法、高压旋喷泥浆拔桩法、全回转CD机拔桩法、FECE全回转拔桩法等。
现有拔桩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常规静力拔桩法,是先将老桩头清理出来,然后再桩头上绑扎绳索,用挖机或吊车直接拔出,这种方法一方面在拔除的过程中难以保证垂直度,很容易造成老桩断裂,给后期清障施工造成更大的麻烦;另一方面仅适用于埋深较浅的且桩身强度保存较好的老桩,适用范围较小。
高压旋喷泥浆拔除法是采用高压旋喷机在老桩桩周喷浆,破坏桩周土体,使老桩容易拔出,这种方法一方面但是受到地层土密实度影响较大,对原有地层扰动大,适用范围窄;另一方面无法保证桩周土体均匀切割,使得老桩在拔出的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容易造成断桩。
全回转CD机拔桩法一方面液压驱动钢套管旋转切割速度慢,而且机械设备需配重借助反力将钢套管下压,施工周期长,影响总工期;另一方面移机需用吊车配合,准确定位不方便;而且设备费用也比较贵。
FECE全回转拔桩法是目前技术最先进的拔桩法之一,但该方法一方面机械设备需要有相关技能培训的专人操作,设备维护保养比较专业,通用性不强;另一方面设备昂贵,施工造价高。
采用管桩拔桩的方式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拔桩设备存在的问题,如专利CN105178319A公开了一种孔压反力钢管桩拔桩方法及其拔桩装置与清土装置,该装置公开的拔桩方法包括如步骤:定位待拔钢管桩、并完成钢管桩上的密封桩塞的安装;利用钢管桩的侧壁、密封桩塞、钢管桩内或钢管桩底部的土体,在钢管桩内形成流体储存腔;利用流体储存腔内部的流体压力增加作为拔桩力或作为拔桩力的一部分进行拔桩。本发明的孔压反力钢管桩拔桩方法及其拔桩装置,能充分调动钢管桩内流体压力作用提供拔桩反力,可解决拔桩带土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难题。但该拔桩设备存在的缺点是拔桩工艺相对较复杂,需要多种设备配合,工人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才能掌握该工艺;其次该工艺仅适用于钢管桩适用范围有限。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无需复杂机械设备的管桩拔桩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管桩拔桩方法所采用的管桩拔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管桩拔桩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老桩装置定位步骤:定位待拔管桩,将主体杆件下放至管桩内部距离管桩底部一定距离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院营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建院营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05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