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01655.4 | 申请日: | 2016-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5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峻峰;郝鹏;鲁照华;苟伟;刘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6/00 | 分类号: | H04W56/00;H04L27/26;H04B17/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信号 发送 接收 方法 装置 传输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基站确定一套或多套系统参数,其中,每套系统参数包括载波频率的频率信息和/或载波频率的帧结构参数;基站根据系统参数构建预定结构的同步信号;基站将同步信号发送给终端;其中,一套或多套系统参数对应同一种预定结构。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检测同步信号时复杂度过高的问题。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10567463.5”,申请日为“2016年7月18日”,题目为“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NR(new radio)将会在比2G、3G、4G系统所用频率更高的载波频率上进行系统组网,目前得到业界广泛共识和国际组织认定的频段主要是3GHz~6GHz,6GHz~100GHz,这一频段基本上属于厘米波段和毫米波段。研究表明,频率在6G~100GHz之间,特别是较高频率,射频器件的相位噪声非常严重,而增加正交频分多址系统的子载波宽度可以抵抗相位噪声。高频传播特性与较低频段有明显区别,由于高频段的传播损耗明显大于低频段,高频段的覆盖一般远小于低频段的覆盖范围,较小的覆盖范围一般情况下信道的延时扩展也比较小,相应的相干带宽比在300M~3000M的低频段的相干带宽要大,子载波宽度相对于LTE系统增加后仍然可以满足子载波间隔在相干带宽内这一设计要求。所以子载波间距SCS(等同于子载波宽度)需要根据载波的高低进行调整,而且调整的可行性是存在且合理的。
新一代无线NR系统覆盖了从sub 6G一直到100G的载波频率,需要使用不同的子载波间距等基础帧结构参数来适应载波频率,也就是说各个载波频率上的帧结构设计参数会有所不同,举例来说,频率越接近LTE的核心频率,其子载波间隔等典型帧结构参数越接近LTE现有的参数,频率越高,其子载波间隔就越大。目前正在研究的子载波间距从15KHz、30KHz、60KHz、75KHz、120KHz一直到240KHz等或者比15KHz还要小的情况都是可能存在的。
相关技术中,不仅是系统在不同的频率上帧结构参数会有不同,即使NR系统在同一个载波上,其传输业务类型的不同,不同类型业务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也会有所区别,比如说URLLC的业务强调低延时,相应的符号比eMBB更短,子载波间隔也大于eMBB,而mMTC业务需求偏向于海量接入和深度覆盖,其子载波间隔可能远远小于eMBB业务,符号长度也比eMBB大得多。多种类型的业务复用在同一载波上,使得系统帧结构参数更加的复杂。
当NR系统在不同载波频率,甚至是在同一载波频率下存在多种帧结构参数的情况下,如果系统的同步信号的信号也和帧结构参数一样有太多选择的情况下,会给终端进行初始同步接入带来了极高的复杂度,终端在没有任何预设信息的情况下,需要多次尝试不同的同步信号,检测耗时长且检测的成功率低。
显然在一个系统中同时存在太多的同步信号的选择是不合理的。系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设计,即在不同频率的载波下,或者在同一载波内存在多种帧结构参数的情况下,将同步信号的接入选择限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从而降低检测复杂度,提高检测成功率并降低检测延时。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检测同步信号时复杂度过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基站确定一套或多套系统参数,其中,每套所述系统参数包括载波的频率信息和/或帧结构参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系统参数构建预定结构的同步信号;所述基站将所述同步信号发送给终端;其中,所述一套或多套系统参数对应同一种所述预定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16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