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锁的手动离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02859.X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4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梁斌才;杨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亚航空设备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7/80 | 分类号: | B64D17/80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离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锁的手动离合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壳体和端盖,以牙嵌式作为自锁方式、以簧片作为复位机构、以丝杆、螺母、弹簧、摩擦片为主要组成形式的手动离合装置,在阻力伞舱升降机构中可实现电动手动的离合切换功能,该可自锁的手动离合装置可与NGW行星减速器配合,利用NGW行星减速器三个基本构件之间相互切换,实现不同的作用,该可自锁的手动离合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电动传动系统中可方便应用,该可自锁的手动离合装置利用了牙嵌式的形式实现了自锁,利用弹簧的压力提高了自锁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升降机构在机械振动等环境下可靠性,保证飞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锁的手动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阻力伞是很多飞机如战斗机、无人机着陆时减速的重要动力来源,阻力伞贮存在阻力伞舱中,升降机构用于阻力伞释放前将阻力伞舱从机体中升起。
传统的升降机构由液压直线升降机构实现,随着电动技术的发展,电动升降机构正在逐渐代替液压直线升降机构实现阻力伞舱的升降功能。
在地面时,电动升降机构通常处于失电状态,无法电动升降阻力伞舱;同时电动升降机构的传动链处于锁定状态,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易可靠的手动离合装置,将电动升降机构传动链断开,使手动升降阻力伞舱得以实现;在电动升降阻力伞舱时,该装置可稳定可靠的使电动传动链闭合,同时在飞机飞行过程等有可能遭受机械振动的情况下,该装置能有效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锁的手动离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锁的手动离合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壳体和端盖,端盖与壳体顶部固定连接,端盖上设置有第一牙齿,所述外壳内部转动连接有传动件,外壳内设置有传动结构,传动结构包括丝杆和与丝杆匹配的螺母,壳体内通有导向槽,螺母与导向槽滑动连接,丝杆顶端伸出端盖,丝杆上设置有第二牙齿,第二牙齿与第一牙齿匹配设置,所述传动件外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与传动件匹配的摩擦片和与传动结构匹配的簧片,簧片两端与壳体固连,簧片底部与摩擦片固连,所述丝杆外侧设置有与弹簧,弹簧位于螺母和簧片之间。
所述螺母侧面设置有两个键,壳体内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槽,所述键与导向槽一一对应设置且滑动连接。
所述摩擦片截面形状为月牙型。
所述摩擦片顶部中心通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丝杆匹配设置。
所述簧片顶部中心通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径大于丝杆外径且小于弹簧的外径。
所述丝杆顶端为外六方型。
所述传动件为NGW行星减速器中的齿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以牙嵌式作为自锁方式、以簧片作为复位机构、以丝杆、螺母、弹簧、摩擦片为主要组成形式的手动离合装置,在阻力伞舱升降机构中可实现电动手动的离合切换功能;
2.该可自锁的手动离合装置可与NGW行星减速器配合,利用NGW行星减速器三个基本构件之间相互切换,实现不同的作用,如手动离合装置与齿圈配合,可实现齿圈固定、太阳轮输入、行星架输出的基本功能,亦可实现太阳轮固定、齿圈输入、行星架输出的手动(电动)功能;
3.该可自锁的手动离合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电动传动系统中可方便应用;
4.该可自锁的手动离合装置利用了牙嵌式的形式实现了自锁,利用弹簧的压力提高了自锁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升降机构在机械振动等环境下可靠性,保证飞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亚航空设备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飞亚航空设备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28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