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漏耳道冲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2881.4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9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喜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H35/00;A61M3/02;A61M3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8 | 代理人: | 张江森;张燕红 |
地址: | 47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漏 冲洗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漏耳道冲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围脖圈,所述的围脖圈的底部开口位置通过过度底圈与脖套圈的底部相连接,脖套圈纵向套装在围脖圈内侧,在过度底圈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道,在围脖圈的上部通过连接绳连接有缓冲冲洗装置;摒弃了传统方式直接使用注射器伸入患儿的外耳道内部进行注射的冲洗方式,不需要采取歪头姿势即可完成冲洗,并且保证液体不会外漏,通过脖套圈底部的过度底圈以及围脖圈底部形成的相对密闭的空间对操作过程中外流的液体实施不间断回收作业,同时产品设置了缓冲挡片以及缓冲出液口,减缓了给药时的过分压力,在操作中患者不会出现不适感,提供了一套专门的冲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漏耳道冲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耵聍栓塞是耳鼻喉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因耵聍堵塞外耳道,出现耳闷胀不适、听力下降或眩晕等症状。耳镜检查外耳道内有棕黑色团块,触感较硬,与外耳道壁之间可无间隙,处理的唯一办法就是取出耵聍。一般临床中用内窥镜配合镊子取出耵聍,但是在临床中,一些耵聍外壁与耳道内壁形成粘连,长期的粘连导致采用镊子等耵聍取出装置不能实现耵聍的顺利取出,这就要求使用冲洗装置对耵聍实施软化作业。临床上常用外耳道冲洗法进行治疗。外耳道冲洗法是用冲洗器置于外耳道口,将冲洗液向外耳道内冲洗的一种操作方法。采取冲洗后,可以通过负压吸取装置用于清除已软化的耵聍栓塞,清除某些耳道异物或脓液。
在给患儿耳内冲洗时,传统方式直接使用注射器伸入患儿的外耳道内部进行注射,然后让患者头部顺着冲洗方向歪向地面,等冲洗结束后,等待五到十分钟后再让患者反向歪头经药液自然滴出到垃圾桶中。目前的这种清洗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歪头姿势在操作中经常会发现患者出现不适,究其原因是高压的冲洗液对患者耳朵内腔形成高压冲洗作业,这种高压冲洗作业会使患者出现眩晕的感觉,但是不采取歪头的姿势又会使药液流出,否则就需要专门的接液体的容器接着药液,但是没有专门的冲洗装置,一般采用门诊中常见的注射器和托盘接药液,使用时一人使用针管进行冲洗,一人使用托盘接住流出物,至少需要两名人员才能完成冲洗;其次,传统的托盘与患者的脸部侧面以及耳朵下方贴合度不好,在接流出液体的时候,很容易导致液体洒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使用起来不方便;另外,由于高压冲洗作业对耳道容易产生不适感,特别是传统注射器给小口径给患者带来很高的高压不适感,一些耳膜穿孔的患者冲洗时甚至损伤耳道耳膜,容易产生抗拒心理,造成冲洗难以进行。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舒适性高,改变传统耳道冲洗模式,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轻医护人员操作难度,节省医护人员资源,整体契合度高,液体控制严密,易于推广,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的防漏耳道冲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舒适性高,改变传统耳道冲洗模式,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轻医护人员操作难度,节省医护人员资源,整体契合度高,液体控制严密,易于推广,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的防漏耳道冲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诸多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漏耳道冲洗装置,包括围脖圈,所述的围脖圈的底部开口位置通过过度底圈与脖套圈的底部相连接,脖套圈纵向套装在围脖圈内侧,在过度底圈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道,在围脖圈的上部通过连接绳连接有缓冲冲洗装置。
所述的缓冲冲洗装置包括与连接绳相连接的注射器连接接头管,在注射器连接接头管的一侧连接有与注射器连接接头管为一体结构的缓冲给药管,在缓冲给药管的出口端安装有缓冲挡片,在缓冲挡片上开设有缓冲出液口,在缓冲给药管内开设有与注射器连接接头管连通的通孔,该通孔为圆柱形通孔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未经南阳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28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