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节通用套筒总成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02900.3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8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叶乐舟;邹衍;吴宗乐;张文博;欧阳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4 | 分类号: | B60G7/04;B60G7/00;B62D7/1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邱云雷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通用 套筒 总成 结构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转向节通用套筒总成结构及车辆,转向节通用套筒总成结构包括转向节、控制臂以及转向节通用套筒;其中,转向节通用套筒包括刚性内套筒、柔性套筒和弹性外套筒,柔性套筒采用弹性材质的材料制成,柔性套筒套设于刚性内套筒的外围;弹性外套筒连接于柔性套筒的外围面上,弹性外套筒设有开口部,以使弹性外套筒的横截面形成缺口环状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转向节通用套筒总成结构及车辆,在将转向节通用套筒压装于不同内径的安装孔中,弹性外套筒压装过程中发生形变,开口部的两端面不会发生重叠或干涉而导致压装后弹性外套筒与压装孔内壁面产生间隙,引发车辆行驶过程中异响或应力增大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轴转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转向节通用套筒总成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多轴转向技术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但是将后轴作为转向轴会增大控制臂与转向节连接部位的载荷,需求拧紧螺栓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同时,因载荷增大,转向节的壁厚往往会加厚,控制臂衬套与关节头开裆的间隙需要在螺栓拧紧过程中消除,这进一步增大了螺栓拧紧时需要产生的轴向力。为保证紧固性能,往往需要增大螺栓规格,导致成本和重量的增加。
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为减少拧紧过程中消耗在使转向节开裆变形的力,如在转向节孔中压装金属转向节通用套筒,将使转向节开裆变形的力用转向节通用套筒与转向节孔内壁的摩擦力代替,大大得减少螺栓需要承受的轴向力。
请参考图1-2,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栓件200穿过转向节通用套筒结构100连接于转向节上。
现有方案有效减少消耗在使转向节开裆变形的力,但在各平台甚至同平台车型中,因载荷、硬点布置的差异,对转向节的强度要求往往不同,因此转向节的壁厚和开孔尺寸也会存在差异,而金属转向节通用套筒外径固定,无法适配进不同孔径的转向节内,即无法适用于不同车型。造成同平台车型内需要设计多种金属转向节通用套筒,增加了开发成本和专用件数量,对通用化不利。而且转向节通用套筒与关节头的刚性接触还可能导致异响或疲劳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节通用套筒总成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转向节的壁厚和开孔尺寸存在差异,而金属转向节通用套筒外径固定,无法适配进不同孔径的转向节内,即无法适用于不同车型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节通用套筒总成结构,其包括转向节、控制臂,以及转向节通用套筒,所述转向节通用套筒将控制臂连接于转向节上,螺栓穿过刚性内套筒将所述转向节通用套筒固定于转向节上;其中,所述转向节通用套筒包括刚性内套筒、柔性套筒和弹性外套筒,所述柔性套筒采用弹性材质的材料制成,所述柔性套筒套设于刚性内套筒的外围;所述弹性外套筒包覆于所述柔性套筒的外围面上,所述弹性外套筒设有开口部,以使所述弹性外套筒的横截面形成缺口环状结构。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弹性外套筒受到挤压作用时,所述弹性外套筒沿径向向圆心方向发生压缩形变。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弹性外套筒上设置一开口部时,所述弹性外套筒卡设于所述柔性套筒的外壁面上;
当所述弹性外套筒设有多个开口部时,所述弹性外套筒粘接固定于所述柔性套筒的外壁面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外套筒粘接固定于所述柔性套筒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外套筒通过金属薄片弯曲形成。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刚性内套筒设为金属转向节通用套筒,所述柔性套筒为橡胶套筒。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套筒硫化固结于所述刚性内套筒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开口部沿所述弹性外套筒轴向设置,所述开口部的开口弧长占所述弹性外套筒截面所在圆弧弧长的1/10-1/3。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刚性内套筒两端突出高于所述柔性套筒的两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2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柔性上下料装置
- 下一篇:正循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碎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