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链路连接建立的方法、终端、网络接入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04170.0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3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昊;谢芳;廖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15 | 分类号: | H04W76/15;H04W76/11;H04W52/02;H04W8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世***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链路 连接 建立 方法 终端 网络 接入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多链路连接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或者第一响应消息,广播消息或者第一响应消息中包含网络接入设备中可操作链路的发射信号功率、标识和频段,或包含网络接入设备中可操作链路的发射信号功率、标识、频段和可操作的信道带宽;
根据接收到的当前连接链路的发射信号功率和测量的当前连接链路的实际接收信号功率,计算目标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
如果计算出来的目标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满足条件,则将该目标链路作为请求连接的链路;
将所有作为请求连接的链路信息包含在第二请求消息中发送给网络接入设备;
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第二响应消息中包含可以连接的链路信息;
根据第二响应消息中的链路信息,建立与网络接入设备的连接;
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当前连接链路的发射信号功率和测量的当前连接链路的实际接收信号功率,计算目标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当前连接链路的发射信号功率和测量的当前连接链路的实际接收信号功率,计算或匹配参考信道模型;根据计算或匹配的参考信道模型和目标链路的发射信号功率,或根据计算或匹配的参考信道模型、目标链路的发射信号功率和目标链路的频段,或根据计算或匹配的参考信道模型、目标链路的发射信号功率和目标链路可操作的信道带宽,计算目标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链路连接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接收到的当前连接链路的发射信号功率和测量的当前连接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匹配参考信道模型,包括:
根据当前链路的发射信号功率和信道模型列表中的参考信道模型,分别计算得到对应于不同参考信道模型的参考接收信号功率,将与实际接收信号功率最接近的参考接收信号功率所使用的参考信道模型作为计算目标链路接收信号功率所用的参考信道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链路连接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模型列表预设置在本地或通过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或者第一响应消息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链路连接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射信号功率,接收信号功率,与信道模型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R为接收信号功率,CHF为信道模型,T为发射信号功率,N为噪声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链路连接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噪声功率N的决定因素包括:发射信号功率T、接收信号功率R和操作频段中心频率值fc。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链路连接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噪声功率N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f为频率值,fmax为操作频段的最高频率值,fmin为操作频段的最低频率值,P(f)为噪声函数,且P(f)的计算公式为:
或者,
其中,为预设的噪声常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链路连接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按照第二预设周期测量当前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并计算目标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
如果计算出来的目标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满足条件,则在当前链路或目标链路上发送第三请求消息给网络接入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多链路连接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出来的目标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满足条件的判断方法包括:
如果计算出来的目标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大于或等于对应该目标链路的预设值,则持续以第一预设周期重复计算目标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周期性地比较计算出来的目标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和对应该目标链路的预设值,判断计算出来的目标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长持续大于或等于对应该目标链路的预设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链路连接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频段信息和自身可操作的频段信息,确定需要评估的目标链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41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