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效去除亚硝酸盐的解淀粉盐水球菌HL-6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04667.2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3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唤明;邓楚津;洪鹏志;周春霞;伍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L5/20;C02F3/34;C12R1/01;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龚莹莹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去除 亚硝酸盐 淀粉 盐水 球菌 hl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及水产品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高效去除亚硝酸盐的解淀粉盐水球菌HL‑6,所述的解淀粉盐水球菌HL‑6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715。本发明首次筛选出一株可用于亚硝酸盐去除的解淀粉盐水球菌(Salinicoccus amylolyticus),该菌株具有耐盐性质,对于高浓度和低浓度的亚硝酸盐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特别是在高盐情况下对亚硝酸盐的去除依然可以达到9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及水产品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高效去除亚硝酸盐的解淀粉盐水球菌HL-6。
背景技术
亚硝酸盐是亚硝胺合成的的前体物质。大量的动物实验已确认亚硝胺是强致癌物,并能通过胎盘和乳汁引发后代肿瘤。同时,亚硝胺还能导致畸型和突变。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类某些癌症,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和膀胱癌等与摄入亚硝胺有一定关联。因此,食品中的亚硝酸盐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鱼露,又名鱼酱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深受东南亚各国和中国沿海区域居民喜爱的传统水产发酵调味品。鱼露通常是将小海鱼捕捞后即刻加盐腌制而成,或者加冰保藏等待上岸后立即加盐腌制而成,这样未经清洗的原材料和海水盐中不可避免地带入亚硝酸盐,而且其开放式的发酵过程也会产生一部分亚硝酸盐。传统发酵生产的鱼露中存在亚硝酸盐,但含量不一,目前中国的鱼露产品标准(SB/T10324-1999)中并没有规定亚硝酸盐的限量。江津津等检测了广州市售16种商品鱼露(鱼露产地分别为越南、香港、泰国、汕头和福建)和某企业的鱼露发酵液,亚硝酸盐含量为0.72~18.97mg/kg,小于腌制蔬菜的亚硝酸盐标准限量值(20mg/kg)。然而,对于我国沿海区域以鱼露为调味品的人群来说,鱼露在其日常饮食中食用比例高,其由亚硝酸带来的安全隐患仍不可忽视。有报道指出,南方沿海地区因为长期食用鱼露,所以患鼻咽癌和胃癌的人较多。因此,对于鱼露来说,去除其中的亚硝酸盐有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研发出多种方法消减亚硝酸盐含量,其中利用微生物发酵是研究得最多、消减亚硝酸盐效果最好且最安全的方法。目前,已报到的去除亚硝酸盐多为乳酸菌。然而,现有的乳酸菌耐盐能力较差,很难在鱼露这种高盐食品中去除其亚硝酸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解淀粉盐水球菌(Salinicoccus amylolyticus),所述的解淀粉盐水球菌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71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申请人自鱼露中筛选出一株可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细菌,通过生物形态和分子鉴定,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盐水球菌,该菌株已于2019年7月5日送至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715,分类命名:Salinicoccus amylolyticus HL-6,地址:中国广州市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菌株Salinicoccus amylolyticus HL-6在氯化钠含量为4%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25℃培养72小时的菌落形态如图1所示,菌落呈圆形,粉色至红色,边缘整齐,个体形态为球形。
解淀粉盐水球菌(Salinicoccus amylolyticus)HL-6在去除亚硝酸盐中的应用,包括利用该菌剂制备成水产发酵产品的亚硝酸盐去除剂,或者直接用于水体的亚硝酸盐的处理,特别是高盐环境下的亚硝酸盐处理;
以上所述的应用中,优选的,所述应用中的去除对象的氯化钠的含量≤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首次筛选出一株可用于亚硝酸盐去除的解淀粉盐水球菌(Salinicoccusamylolyticus),该菌株具有耐盐性质,对于高浓度和低浓度的亚硝酸盐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特别是在高盐情况下对亚硝酸盐的去除依然可以达到90%以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46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DSP的语音信号采集系统
- 下一篇:一种低铝钢深脱硫的冶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