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页岩油藏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04852.1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9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曾凡辉;张涛;牛烺昱;杨铠嵽;郭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6F17/11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朱荣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页岩 油藏 油水 两相 相对 渗透 计算方法 | ||
1.一种页岩油藏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宾汉流体的牛顿内摩擦定律,建立纳米孔两相流的基础流量方程;
2)考虑纳米孔隙中固体与流体接触界面形成的滑移边界,计算有效滑移长度;
3)考虑湿相流体在束缚流体区和湿相流体区域的粘度差异,采用体积加权法建立湿相流体的粘度修正方程;
4)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后的流体流量方程;
5)基于广义达西定律,引入毛管束分形理论,综合真实滑移长度、流体粘度、启动压力梯度修正方程,通过TOC含量建立多孔介质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模型;
所述步骤1)中包括:
建立湿相流体纳米孔的基础流量方程:
建立非湿相流体纳米孔的基础流量方程:
建立两相混合区流体的纳米孔的基础流量方程:
式中w下标表示湿相流体,nw下标表示非湿相流体,m下标表示混相流体;q表示流量,r1为湿相与油水两相区界面半径,r2为非湿相与油水两相区界面半径,r0为纳米孔孔隙半径,v为流速,Δp为纳米孔进出口压差,μ为动力粘度,L为纳米孔长度,δ为束缚区厚度,ls为滑移长度;
其中湿相与油水两相区界面半径,非湿相与油水两相区界面半径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式中s为饱和度;
其中步骤2)中有效滑移长度计算式为:
式中,lse为有效滑移长度,lsa为表观滑移长度,μd为束缚区流体粘度,d为孔隙直径;
其中步骤3)中包括步骤:
建立湿相流体的粘度修正方程;
其中:
式中μwe为湿相流体修正后的粘度;Aid为束缚区面积;Atd为纳米孔总截面积;
其中步骤4)中建立的流体流量方程为:
式中qstw为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后的纳米孔湿相流量;qstnw为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后的纳米孔非湿相流量;
其中步骤5)中包括:
(5.1)建立湿相流体,非湿相流体和两相混合区流体的单个离散单元的流量方程:
式中,i为离散单元序号,Df为分形维数,Dt为迂曲度分形维数,λmin为最小孔径;λmax为最大孔径;μ∞为湿相流体粘度;
其中:
(5.2)基于叠加原理,建立湿相流体,非湿相流体和两相混合区流体的总流量方程:
多孔介质中各相流体流量表示为:
式中α为TOC含量;QTw为湿相总流量;QTo为油相总流量;为有机孔隙中非湿相体积流量;为无机孔隙中湿相流体体积流量;为有机孔隙中湿相流体体积流量;无机孔隙中非湿相流体体积流量;
(5.3)建立油相和水相在页岩多孔介质中的表观渗透率方程;
式中KTw为水相表观渗透率,mD;KTo为油相表观渗透率,mD;
(5.4)通过表观渗透率计算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48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