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负离子除尘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05867.X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7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韩常领;汪双杰;富志鹏;董长松;李培军;王亚琼;任锐;杨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前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0 | 代理人: | 张波涛;尹秀峰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负离子 除尘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隧道负离子除尘试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上设有连接位,分别连接有粉尘发生单元、粉尘测试装置、氧气浓度测试装置和负离子发生单元;其中,所述粉尘发生单元用于向装置本体内散播粉尘;所述粉尘测试装置用于测试装置本体内的粉尘浓度;所述氧气浓度测试装置用于测试装置本体内的氧气浓度;所述负离子发生单元包括2个或2个以上,用于向装置本体内施加负离子进行除尘。本公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因为隧道尺寸比例不一、地质岩性不同等原因产生的室内试验误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隧道及地下工程辅助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负离子除尘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爆破、喷浆以及出渣车运输等作业,通常会产生大量粉尘。高浓度粉尘不仅危害隧道内工人的身体健康,较低的可见度更对隧道内作业提出了挑战,降低了施工效率,使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大大增加。传统的施工隧道除尘方法效率低,除尘难度较大,工序较为繁琐,费时费力。随着隧道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负离子除尘方法逐渐运用于隧道施工时的除尘系统中,可通过现场测试检验隧道负离子除尘效果。但隧道内施工情况较复杂,来往施工车辆较多,并且爆破时会对负离子净化系统及其测试设备造成巨大的冲击,威胁测试人员的生命安全,导致试验中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负离子除尘试验装置,能够实现在室内测试负离子装置的除尘效果,具有方便、可靠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负离子除尘试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上设有连接位,分别连接有粉尘发生单元、粉尘测试装置、氧气浓度测试装置和负离子发生单元;其中,
所述粉尘发生单元用于向装置本体内散播粉尘;
所述粉尘测试装置用于测试装置本体内的粉尘浓度;
所述氧气浓度测试装置用于测试装置本体内的氧气浓度;
所述负离子发生单元包括2个或2个以上,用于向装置本体内施加负离子进行除尘。
优选的,所述粉尘发生单元通过脚撑固定,包括电动机、粉尘存储模块和粉尘散播模块;所述电动机通过旋转轴与粉尘存储模块的一侧相连,粉尘存储模块的另一侧设有开口,粉尘散播模块通过所述开口与粉尘存储模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粉尘存储模块包括可拆卸存储腔,存储腔上设有腔门,腔门通过腔门开关控制启闭,存储腔内设有切割刀盘,切割刀盘连接有粉粹刀盘,岩样经切割刀盘和粉碎刀盘处理后由设置于存储腔顶端的粒度检验传感器进行粒度检验。
优选的,所述粉尘散播模块包括三叉喷嘴,三叉喷嘴通过管道连接有增压泵,增压泵连接于粉尘散播模块的内壁上,增压泵通过漏斗状装置与粉尘存储模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负离子发生单元均匀分布在装置本体的内壁上,每个负离子发生单元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负离子发生模块和负离子发射模块;所述壳体为半球形,通过固定支座连接于装置本体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负离子发生模块包括放电电极、接地电极和放电针,放电电极绝缘连接于壳体上,所述接地电极与壳体绝缘连接且与放电电极保持一定间隙,放电针位于所述接地电极与放电电极之间的间隙中且一侧伸入开设于接地电极上的通孔中。
优选的,所述负离子发射模块包括进风口、旋转扇叶、旋转马达和负离子发射口,所述进风口位于壳体与装置本体连接的间隙处,所述旋转马达位于壳体圆心位置并与壳体相连,所述旋转扇叶均匀地分布于旋转马达上,负离子发射口开设于壳体的圆弧处。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外壳由有机玻璃制备。
本公开还提供以一种隧道负离子除尘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58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