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纤维板粘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6526.4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3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习 |
主分类号: | B32B37/00 | 分类号: | B32B37/00;B32B37/10;B32B37/12;B32B38/00;B05B13/02;B05B15/00;B05D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兆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1 | 代理人: | 朱陈晨 |
地址: | 234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纤维板 粘合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粘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纤维板粘合装置,包括底板、入料部件、挤压部件、整平部件、吸尘部件、喷胶部件、涂布部件、输送部件、风干部件和回收部件,入料部件设置在底板的顶端,挤压部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设置在底板上,整平部件设置在底板的顶端,吸尘部件设置在整平部件一侧,喷胶部件设置在底板的上方,涂布部件设置在底板的顶端,输送部件设置在底板上,风干部件位于输送部件一侧,回收部件设置在底板顶端,本发明能够对聚氨酯纤维板自动粘合,减少操作人员接触胶水时间,降低胶水对操作人员造成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粘合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氨酯纤维板粘合装置。
背景技术
聚氨酯全名为聚氨基甲酸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聚氨酯有聚酯型和聚醚型二大类。他们可制成聚氨酯塑料(以泡沫塑料为主)、聚氨酯纤维(中国称为氨纶)、聚氨酯橡胶及弹性体。软质聚氨酯(PU)主要是具有热塑性的线性结构,它比PVC发泡材料有更好的稳定性、耐化学性、回弹性和力学性能,具有更小的压缩变型性。隔热、隔音、抗震、防毒性能良好,因此用作包装、隔音、过滤材料,硬质PU塑料质轻、隔音、绝热性能优越、耐化学药品,电性能好,易加工,吸水率低。它主要用于建筑、汽车、航空工业、保温隔热的结构材料。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耐油,耐磨,耐低温,耐老化,硬度高,有弹性。主要用于制鞋工业和医疗业。聚氨酯还可以制作粘合剂、涂料、合成革,但是现有技术中对聚氨酯纤维板进行粘合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和由人工对聚氨酯纤维板上进行涂胶,容易造成涂抹不均匀影响聚氨酯纤维板的粘合程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纤维板粘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聚氨酯纤维板进行粘合的设备自动化较低和由人工对聚氨酯纤维板进行涂胶,容易造成涂抹不均匀影响聚氨酯纤维板的粘合程度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氨酯纤维板粘合装置,包括底板、入料部件、挤压部件、整平部件、吸尘部件、喷胶部件、涂布部件、输送部件、风干部件和回收部件,所述入料部件设置在底板的顶端,所述挤压部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分别设置在底板上,并且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均位于底板两侧,所述整平部件设置在底板的顶端,并且所述整平部件位于挤压部件的旁侧,所述吸尘部件设置在整平部件一侧,并且所述吸尘部件位于底板的上方,所述喷胶部件设置在底板的上方,所述涂布部件设置在底板的顶端,所述输送部件设置在底板上,并且所述输送部件位于涂布部件两侧,所述风干部件位于输送部件一侧,所述回收部件设置在底板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挤压部件其中一个挤压部件的一侧处。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部件由限位板、第一转轴、第二辊筒、轴承、弹簧和固定板组成,所述限位板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呈对称设置在限位板上,所述第一转轴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转轴均呈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限位板上,所述第二辊筒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辊筒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上,并且所述第二辊筒位于底板的上方,所述轴承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轴承均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弹簧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弹簧分别设置在轴承上,所述固定板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固定板分别设置在弹簧上。
进一步的,所述入料部件包括承载板、第一转动轴、第一辊筒和第一电机,所述承载板有两个,两个所述承载板呈对称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在两个所述承载板之间,所述第一辊筒设置在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两个所述承载板一侧上,并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整平部件包括矩形架、承载平台、固定架、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和第一辊轴,所述矩形架有两个,两个所述矩形架分别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承载平台设置在两个所述矩形架的顶端,并且所述承载平台位于底板的上方,所述固定架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架设置在两个所述矩形架其中一个矩形架的顶端上,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固定架的一侧上,所述第二转轴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所述第一辊轴设置在第二转轴上,并且所述第一辊轴上均设有两个弧形纹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习,未经陈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65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