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电厂用煤炭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08371.8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1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伍;刘彬;杨泉;王荣胜;刘刚;邵明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淮南田家庵发电厂 |
主分类号: | F26B1/00 | 分类号: | F26B1/00;F26B20/00;F26B11/06;F26B17/20;F26B21/00;F26B21/08;F26B25/00;F26B25/02;F26B25/04;F26B25/12;F26B25/16;B02C1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232007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电厂 煤炭 干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电厂用煤炭干燥装置,具体涉及煤炭干燥领域,包括转筒干燥器和热风炉,转筒干燥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破碎填料斗,破碎填料斗的内部设有啮合破碎机构,转筒干燥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温输送机构,转筒干燥器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余热回收筒,余热回收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干燥进气机构,余热回收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道,转筒干燥器和余热回收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换热管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余热回收筒结构,利用换热管机构将转筒干燥器内部热风热能进行换热导出加热新风,并通过内部导热筒结构将干燥后的热风剩余热量进行传导加热新风,实现余热回收,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环保减排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干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燃煤电厂用煤炭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主要以煤炭为燃烧燃料,且现在高水分煤价格较低,越来越多的电厂开始掺烧高水分煤,高水分煤在锅炉内燃烧时会水分汽化会吸收大量的吸热,同时会给锅炉机组的运行带动一系列影响,为了解决煤炭中含有的大量水分。
现目前出现大量煤炭干燥装置,主要有转筒干燥器、直立管气流式干燥器和流化床干燥器,都需要大量的热风进行输入,通过煤料在热风中的不断扬起以提高其受热效率加快水分蒸发,实现干燥,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传统设备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热风烘干在与煤炭接触后即被释放,热风中剩余的大量热能流失,能源利用率低下,且煤炭在热风烘干后即通过露天式传送带输送至储放机构或运输装载,在冷却降温的过程中,空气中大量水汽冷凝易导致煤炭的二次受潮,存在一定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燃煤电厂用煤炭干燥装置,通过设置余热回收筒结构,利用换热管机构将转筒干燥器内部热风热能进行换热导出加热新风,且利用余热回收筒将泵送进入的新风进行加热泵送至保温输送机构,在煤炭输送的过程中进一步通过热风进行密封状态下的保温输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煤电厂用煤炭干燥装置,包括转筒干燥器和热风炉,所述热风炉的输出端与转筒干燥器的底端相连通,所述转筒干燥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破碎填料斗,所述破碎填料斗的内部设有啮合破碎机构,所述转筒干燥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温输送机构,所述转筒干燥器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余热回收筒,所述余热回收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干燥进气机构,所述余热回收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道,所述导气管道的另一端与保温输送机构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转筒干燥器和余热回收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换热管机构,所述换热管机构包括热管和吸热导环,所述热管和吸热导环分别位于余热回收筒和转筒干燥器的内部,所述热管和吸热导环的表面分别设有传导翅片和吸热翅片,所述热管和吸热导环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转筒干燥器包括干燥外筒和网栅转筒,所述干燥外筒的内侧和网栅转筒的外侧设有热风导腔,所述网栅转筒转动安装于干燥外筒的内部,所述网栅转筒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位于干燥外筒外侧的传动齿环,所述传动齿环的外侧啮合传动有旋转驱动结构,所述旋转驱动结构由减速电机和传动箱构成,所述网栅转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输送叶片,所述输送叶片呈螺旋状排布;
所述余热回收筒包括隔热外筒和导热筒,所述隔热外筒的内侧和导热筒的外侧设有缓释导腔,所述隔热外筒的内侧和导热筒的外侧设有若干位于缓释导腔内部的缓流翅片并均匀分布,所述热风导腔的顶面开设于有与缓释导腔相连通的热风导孔,所述导热筒的内壁设有若干导热翅片,所述导热翅片呈交错分布于导热筒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隔热外筒的顶面开设有与缓释导腔相连通的排放口;
所述保温输送机构包括驱动机构、输送绞龙和接料斗,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位于输送绞龙和接料斗内部的螺旋转杆,所述输送绞龙的一端与接料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网栅转筒的端部设有弯管,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接料斗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输送绞龙另一端的底面开设有出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淮南田家庵发电厂,未经安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淮南田家庵发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83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