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10388.7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9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舒芹;赵畅;张雪娇;赵愿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H04L29/08;G01N21/27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设备 数据处理 方法 | ||
1.一种检测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各检测设备的识别码预存到分析系统中,在分析系统中根据识别码将检测设备划分为不同的群组;并将各检测设备、分析系统加入到认证链网络中;
S2、分析系统从不同群组中随机抽取识别码,并根据抽取的识别码将测试指令发送到对应检测设备;在接收到测试指令后,相应检测设备对预先确定的组分进行检测,并将得到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到分析系统中进行标准化分析生成参数对照模型;
S3、将待测生化物质送样到检测设备中检测,并将得到的第二检测数据发送到分析系统;分析系统通过参数对照模型判断第二检测数据的波动是否大于损耗预期值,在小于或等于损耗预期值时,确定本次待测生化物质的第二检测数据符合预期,并结束流程;在大于损耗预期值时,跳转到步骤S4;
S4、将大于损耗预期值的检测设备对应的识别码发送到分析系统中,分析系统根据识别码所在的群组将对应批次的检测设备的状态进行标记,并对被标记的检测设备的参数对照模型进行调整;并将整个检测过程数据写入认证链网络中;
所述步骤S2中所述相应检测设备对预先确定的组分进行检测,并将得到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到分析系统中进行标准化分析生成参数对照模型包括:
预先选择用于标准化分析的预先确定的组分,所述预先确定的组分为标准生化物质组分,并配置标准生化物质组分的进样量;配置相应检测设备的运行参数数据,并启动检测设备对标准生化物质组分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到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到分析系统;
分析系统对第一检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并生成如下参数对照模型:
,其中,代表标准生化物质组分在检测设备中的标准离散波动损耗函数值;其中,
,其中用于表示标准生化物质组分在色谱柱中的离散程度,为标准生化物质组分的离散度函数,T为标准生化物质组分的持续进样时间,u为流动相的瞬时速度,为标准生化物质组分在柱中的纵向扩散系数,P为拉普拉斯变换变量;为极限函数;z为柱中的纵向长度,G为平衡参数,为对函数的最大似然估计,为设备扰动因子;
所述步骤S3包括:
配置待测生化物质的进样量;配置相应检测设备的运行参数数据,并启动检测设备对待测生化物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到的第二检测数据发送到分析系统;
分析系统对第二检测数据根据所述参数对照模型进行计算,获得待测生化物质在检测设备中实测离散波动损耗值;并判断实测离散波动损耗值与标准离散波动损耗函数值的差值是否大于损耗预期值,在小于或等于损耗预期值时,确定本次待测生化物质的第二检测数据符合预期,并结束流程;在大于损耗预期值时,跳转到步骤S4;
所述步骤S4中对被标记的检测设备的预设模型进行调整包括:
配置不同阶梯浓度下的待测生化物质的进样量,并通过参数对照模型对待测生化物质在检测设备中不同实测离散波动损耗值进行计算后,获得设备扰动因子的变化信息,并对设备扰动因子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4中将整个检测过程数据写入认证链网络中包括:
将不同浓度下待测生化物质的第二检测数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设备扰动因子信息数据写入认证链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038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光流的摄像方案自动生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油气开采用封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