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腔内键合结构可饱和吸收镜设计的被动调Q多色激光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0891.2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4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孙瑛璐;朱海永;张立;齐子钦;涂洪智;陈以焌;程梦瑶;段延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98 | 分类号: | H01S3/098;H01S3/06;H01S3/12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陈孝政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腔内键合 结构 饱和 吸收 设计 被动 多色 激光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腔内键合结构可饱和吸收镜设计的被动调Q多色激光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泵浦源、全反镜片、掺钕钒酸钇晶体、键合结构可饱和吸收镜、BBO晶体和输出镜片,所述全反镜片与输出镜片之间组成振荡腔,所述泵浦源、全反镜片、掺钕钒酸钇晶体、键合结构可饱和吸收镜、BBO晶体和输出镜片的轴向中心线重合放置,所述BBO晶体底部设置有水平旋转调节台,通过微调旋转放置BBO晶体,使得BBO晶体的通光方向与对应波长输出所需相位匹配角度一致。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所需的光学元件较少,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系统稳定性好,操作方便,实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技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腔内键合结构可饱和吸收镜设计的被动调Q多色激光器。
背景技术
可见光激光在激光显示、激光医疗、生物光子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特别在医疗光动力学疗法、生物光子学、多光谱成像等领域经常需要多种颜色的可见光来实现不同目的。在医疗领域,如眼底病激光治疗针对不同眼底疾病、不同眼底部位、不同屈光间质状况,选用不同颜色激光来实现最佳的诊治效果;肿瘤的光动力学疗法通过蓝、绿、黄、红激光激发光敏剂实现选择性消除病变;
此外,多波长可见光激光在拉曼光谱分析、大气遥感和激光雷达等民用、国防高技术领域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市场上的多波长可见光激光器(多色激光器)都采用多台单波长的可见光激光集成实现,需要相对复杂的光机械耦合系统,使得系统复杂、稳定性差,同时影响使用寿命。现有的利用拉曼技术结合选择性混频可实现多色激光器,一般采用主动调Q的Q开关(如声光Q开关或电光Q开关)实现脉冲激光运转,相关器件比较大,而且外置驱动控制,相对于采用声光调Q、电光调Q等主动调Q技术,被动调Q激光器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不需要外加复杂的驱动电源装置等优点,吸引了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
被动调Q通常在激光腔内加入具有可饱和吸收特性的材料(如晶体、染料等)实现激光腔内增益的周期性调制,从而实现激光调Q的目的。由于可饱和吸收特性的材料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吸收光达到可饱和吸收的目的,会产生热,导致系统不稳定,实用性差,所以,散热是被动调Q需要重点考虑的因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所需的光学元件较少、可以降低成本、系统稳定性好且实用性好的基于腔内键合结构可饱和吸收镜设计的被动调Q多色激光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腔内键合结构可饱和吸收镜设计的被动调Q多色激光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泵浦源、全反镜片、掺钕钒酸钇晶体、键合结构可饱和吸收镜、BBO晶体和输出镜片,所述全反镜片与输出镜片之间组成振荡腔,所述泵浦源、全反镜片、掺钕钒酸钇晶体、键合结构可饱和吸收镜、BBO晶体和输出镜片的轴向中心线重合放置,所述BBO晶体底部设置有水平旋转调节台,通过微调旋转放置BBO晶体,使得BBO晶体的通光方向与对应波长输出所需相位匹配角度一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全反镜片上镀有从1.06微米到1.32微米波段激光的高反膜;输出镜片上镀有从1.06微米到1.32微米波段激光的高反膜和从0.53微米到0.66微米波段激光的高透膜。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浦源为输出波长为808纳米或者880纳米的半导体激光器。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BBO晶体通光面为通光面垂直方向为与BBO晶体Z轴成20°到23°的角度切割而成。
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旋转调节台的旋转角度为正负3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08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