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热耐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1231.6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8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胡新军;夏记鹏;胡胜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强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耐火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耐热耐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绿色建材的领域,所述耐热耐火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耐火粗骨料1000‑1100份、耐火细骨料600‑700份、普通硅酸盐水泥300‑400份、矿粉60‑120份、高铝粉30‑60份、硅微粉7‑13份、聚羧酸减水剂8‑12份、分散剂1‑5份、水150‑200份。该耐热耐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固料干拌: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耐火粗骨料、耐火细骨料、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粉、高铝粉、硅微粉、分散剂及其他粉料由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混合搅拌,搅拌2min至均匀得预拌干料;S2.拌合水:向S1步骤得到的预拌干料中先后加入聚羧酸减水剂和水,搅拌2min至均匀,得拌和混凝土。本申请具有优异的耐热防火性能、施工性能且经济实用性强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绿色建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热耐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普通的传统混凝土是由水泥构成的胶凝材料,砂、石作为骨料,加入掺合料、外加剂等配制而成的人工石材,在环境温度超过300℃后,其强度急剧下降,这是由于水泥石中的水化产物在高温下分解脱水,晶格结构遭到破缘故。当温度达到600~800℃时,含有石英岩与石灰岩的集料会急剧膨胀并产生化学分解,也使混凝土强度显著降低。所以普凝土的正常使用温度不应超过250℃。因此,普通混凝土是不能满足特殊工程使用要求的,而必须采用耐热混凝土。
耐热(火)混凝土是一种能长期在200℃-1200℃状态下使用,且能保持所需要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耐热混凝土主要用于工业窑炉基础、外壳、烟囱及原子能压力容器等处,长时间承受高温作用外,还会承受加热冷却的反复温度变化。材料本身的性能是决定耐热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而且胶凝材料的种类及用量、水灰比、骨料级配、粒径、掺合料用量和外加剂等,对耐热高温性能影响很大,此外还必须考虑施工的难易性,如搅拌运输及泵送难易等。与此同时,经济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目前市面上应用的耐热(火)混凝土普遍存在耐热(火)性能、施工性能和经济适用性难以平衡的问题,因此研制具有良好防火耐热能力和施工性能且经济适用的防火耐热混凝土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耐热(火)混凝土普遍存在耐热(火)性能、施工性能和经济适用性难以平衡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耐热耐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耐热耐火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耐热耐火混凝土,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耐热耐火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耐火粗骨料1000-1100份、耐火细骨料600-700份、普通硅酸盐水泥300-400份、矿粉60-120份、高铝粉30-60份、硅微粉7-13份、聚羧酸减水剂8-12份、分散剂1-5份、水150-20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火粗骨料、耐火细骨料可为混凝土提供良好的耐热防火基础,配合高铝粉、硅微粉等耐热防火性优异的粉料,同时辅以聚羧酸减水剂、分散剂等助剂,可使混凝土兼具良好的耐热防火性能、施工性能。而且,本申请中各原材料廉价易得,可有效控制成本,经济实用性强。
优选的,所述耐热耐火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耐火粗骨料1030-1050份、耐火细骨料630-660份、普通硅酸盐水泥340-360份、矿粉70-90份、高铝粉45-55份、硅微粉9-11份、聚羧酸减水剂9.5-10.5份、分散剂2-4份、水155-17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实验数据可知,当混凝土原料采用以上配比时,混凝土的耐热防火性能更好,且施工性能也更加优异。
优选的,所述耐火粗骨料包括花岗岩、辉绿岩、安山岩、玄武岩、正长岩、闪长岩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花岗岩、辉绿岩、安山岩、玄武岩、正长岩、闪长岩均为耐热防火性能优异的火成岩,且来源广泛、廉价易得,既能赋予混凝土良好的耐热防火性能,还可有效控制材料成本,经济适用性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强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强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12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