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携带型接地线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1459.5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2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尹康涌;孙志明;朱孟周;梁伟;黄浩声;周琦;姚楠;贾萌萌;王静君;廖才波;张昱;朱睿;黄哲忱;李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4/66;H01R4/64;H01R11/1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携带型 接地线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携带型接地线及其控制方法,地线包括导体线夹、设于导体线夹上的导体线夹锁定装置、地钎、设于地钎上的地钎锁定装置以及连接导体线夹和地钎的导线,还包括检测系统、传感系统、通信器以及处理器;所述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导线夹、地钎是否连通,传感器系统用于检测导体线夹、地钎的锁定装置锁定状态;所述通信器采集检测与传感信号并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根据信号控制导体线夹锁定装置和地钎锁定装置。本发明能够同时判断导体端线夹与导体、地钎与大地的结合情况,对接地线使用状态的感知更为全面;通过对上述两种结合情况的判断,能够对导体端线夹、地钎按顺序进行锁定/解锁操作,避免发生由人员误操作导致的安全事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携带型接地线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力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携带型接地线是一种为了接地目的,用人工将其连接到电气设备上的装置,一般由绝缘操作杆、导线夹、导线、地钎组成,主要起到防止设备、线路突然来电,消除感应电压,放尽剩余电荷的临时接地作用,以免发生人员触电事故。
根据Q/GDW 1799.2-201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6.4.5条规定,“装设接地线时,应先接接地端,后接导线端,接地线应接触良好、连接应可靠。拆接地线的顺序与此相反”,但目前对于接地线装设、拆除顺序的管理保障主要取决于操作人和安全监护人,这种管理方式对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很难把控由作业者劳动素养、安全意识、精神状态、监护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观察视野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在错误顺序下装设、拆除接地线有可能导致人员触电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安全、便携、实用的携带型接地线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携带型接地线,包括导体线夹、设于导体线夹上的导体线夹锁定装置、地钎、设于地钎上的地钎锁定装置以及连接导体线夹和地钎的导线,还包括检测系统、传感系统、通信器以及处理器;所述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导线夹、地钎是否连通,传感器系统用于检测导体线夹、地钎的锁定装置锁定状态;所述通信器采集检测与传感信号并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根据信号控制导体线夹锁定装置和地钎锁定装置。
所述地钎锁定装置包括可开合的挡板,锁定状态下挡板打开且与地钎轴线垂直。
所述检测系统包括设于导线夹上的第一检测装置和设于地钎上的第二检测装置。
所述传感系统包括设于导体线夹锁定装置上的第一锁定传感器和设于地钎锁定装置上的第二锁定传感器。
所述地钎上部设有操作把手。
所述通信器采用NB-IOT通信方式与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处理器设于移动设备上。
本发明的携带型接地线的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的携带型接地线,包括以下步骤:
(1)携带型接地线使用前处于一初始状态:导体线夹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未连接导体;地钎锁定装置处于开放状态,地钎未接入大地。
(2)地线连接:先将地钎连接大地,此时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地钎接入大地,通过通信器反馈信号至处理器,处理器控制导线线夹锁定装置,使得其处于打开状态;
(3)将导体线夹连接导体,此时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线夹和导体导通,将信号反馈至处理器,处理器控制地钎锁定装置,使其处于锁定状态;
(43)地线拆除:从导体上拆除导体线夹,此时第一检测装置未检测到线夹和导体导通,将信号反馈至处理器,处理器控制地钎锁定装置,使其处于打开状态;
(5)从大地上拆除地钎,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地钎离开大地,通过通信器反馈信号至处理器,处理器控制导线线夹锁定装置,使得其锁定状态。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14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陀螺光纤环匀胶装置
- 下一篇:光纤烟灰预制棒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