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紫外线超疏水防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11476.9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5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锋;沈子琛;刘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41/91 | 分类号: | C04B41/91;C04B41/87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李梦蝶 |
地址: | 850000 ***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线 疏水 防冻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紫外线超疏水防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纳米二氧化硅片材表面刻画栅格,然后置于缓冲氧化物蚀刻液中再用有机溶剂清洗,最后浸入蚀刻液一中,得蚀刻后纳米二氧化硅;将蚀刻后纳米二氧化硅蜡烛煅烧,然后真空干燥,再煅烧,得二氧化硅基质;将纳米二氧化钛糊状前体浇筑在二氧化硅基质表面,然后依次经烧结和冷却,得抗紫外线超疏水防冻材料。本发明还包括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抗紫外线超疏水防冻材料。本发明制备流程简单,所得抗紫外线超疏水防冻材料具有较好的超疏水性能、抗冻性和防紫外线功能,表面耐磨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易磨损破碎、使用期限较短和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紫外线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紫外线超疏水防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辐射增加,对人类产生了重大危害和影响。开发多功能抗紫外线材料,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纳米二氧化钛具有良好的紫外线吸收性能和光催化性能,通过对其加工与改性处理,可以用作生活中重要的安全保护用品,具有较高的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实现净化空气、自清洁、防紫外线、抗沾污等多功能复合,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和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较常采用的抗紫外线产品主要用含氟拒水整理剂制备,这种材料不但达不到超疏水性,价格昂贵,且具有生物毒性,对人体安全和生态环境存在巨大威胁。因此,需设计并开发新型二氧化钛超疏水材料,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健康要求。但是单独使用二氧化钛颗粒难以满足以上需求。
在我国,高寒地区年平均温度较低,负温时间长达七个月之久。长期的过低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寒地区的生产和生活,不仅带来一部分人的失业,而且限制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超疏水材料具有干燥、自清洁和防生物淤积的疏水表面,通常具有低表面化学能和微米/纳米表面,可以使固相和液相之间接触程度达到最小。因此,当液滴接触这些表面时,会产生较大的接触角(大于150°)和较小的滚动角(小于10°)。然而,当该粗糙表面的一部分与液相接触时,这部分表面会承受较高的局部压力,导致疏水材料磨损,且极易破碎。材料表面磨损,会暴露材料底层表面,从而改变材料的局部性质,使材料由疏水变为亲水材料,影响材料性能并缩短使用期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紫外线超疏水防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流程简单,所得抗紫外线超疏水防冻材料具有较好的超疏水性能、抗冻性和防紫外线功能,表面耐磨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易磨损破碎、使用期限较短和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紫外线超疏水防冻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纳米二氧化硅片材表面刻画正方形栅格,然后置于20-35℃的缓冲氧化物蚀刻液中1-5min,再用沸腾有机溶剂清洗15-60min,最后浸入65-80℃蚀刻液一中1-4h,得蚀刻后纳米二氧化硅;
(2)将步骤(1)所得蚀刻后纳米二氧化硅蜡烛煅烧2-5h,然后真空干燥,再在500-750℃温度下煅烧2-5h,得二氧化硅基质;
(3)将纳米二氧化钛糊状前体浇筑在步骤(2)所得二氧化硅基质表面,然后依次经烧结和冷却,得抗紫外线超疏水防冻材料。
进一步,步骤(3)中,纳米二氧化钛糊状前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先将壳聚糖加入乙酸溶液中混匀,然后加入二氧化钛粉末混匀,得纳米二氧化钛糊状前体。
进一步,壳聚糖和乙酸溶液质量体积比为0.5-2:50-80g/mL;壳聚糖和二氧化钛粉末质量比为0.5-2:1.5-3。
进一步,步骤(1)中,纳米二氧化硅片材厚度为0.1-0.5cm,栅格边长为25-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大学,未经西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14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