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桩孔岩样捞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11588.4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牛百川;李兴鲁;王碗;孙林;邹坤;蒋雪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G01N1/04;E02D1/04;E21B25/00;E21B27/00;E21B4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孔岩样 捞取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桩孔岩样捞取装置,包括:竖向护筒;骨架,包括竖向设置于竖向护筒内的固定框和活动框,固定框的两侧连接于竖向护筒的内壁,活动框嵌设于固定框内,且活动框的中部枢接于固定框的中部;用于锁附活动框且在桩孔内触底后释放活动框的锁扣,安装于固定框;用于顶推于活动框的一侧以令活动框旋转的驱动件,安装于固定框;以及兜网,包括用于遮蔽竖向护筒的下端口的多块兜底网和用于遮蔽竖向护筒的上端口的多块兜盖网,兜盖网连接于固定框的顶部与活动框的顶部之间,兜底网连接于固定框的底部与活动框的底部之间。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桩孔捞取岩样采集的岩样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孔岩样捞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对桩基施工质量要求高,同时部分图纸要求钻孔灌注桩需伸入指定岩层。例如一工程钻孔灌注桩要求进入中风化岩层中一米作为终孔依据,同时桩长较长(平均标高为70~80m左右),但因传统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正循环及冲孔工艺,在护筒口捞取的岩样杂质太多,导致岩样不明确,同时因为桩长过长,孔底岩渣不能在第一时间从护筒口排出,而且因中风化岩样较重,泥浆需经过长时间循环才能将岩样带至孔顶。在此期间不能进行有效判岩。当中风化岩样从护筒口排出时,现场实际桩长已超过设计入岩桩长,不仅影响判岩,而且因桩长增加导致施工费用增加。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桩孔岩样捞取装置,以解决传统的桩孔捞取岩样采集的岩样不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桩孔岩样捞取装置,包括:
竖向护筒;
骨架,包括竖向设置于所述竖向护筒内的固定框和活动框,所述固定框的两侧连接于所述竖向护筒的内壁,所述活动框嵌设于所述固定框内,且所述活动框的中部枢接于所述固定框的中部;
用于锁附所述活动框且在桩孔内触底后释放所述活动框的锁扣,安装于所述固定框;
用于顶推于所述活动框的一侧以令所述活动框旋转的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框;
兜网,包括用于遮蔽所述竖向护筒的下端口的多块兜底网和用于遮蔽所述竖向护筒的上端口的多块兜盖网,所述兜盖网连接于所述固定框的顶部与所述活动框的顶部之间,所述兜底网连接于所述固定框的底部与所述活动框的底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包括:
杆套,弹性安装于所述活动框的下部,所述固定框的下部开设有竖向锁孔,所述杆套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竖向锁孔的上端内;
顶升杆,所述顶升杆的上端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竖向锁孔的下端内且活动支撑于所述杆套,所述顶升杆的下端弹性安装于所述固定框的下部,所述顶升杆在所述桩孔内触底后向上顶推所述杆套以令所述杆套脱离所述竖向锁孔。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框包括:
第一上横梁;
与所述第一上横梁同向设置的第一下横梁,所述第一下横梁的两端开设有穿孔;
两第一腹杆,两所述第一腹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横梁的两端,所述杆套的上端弹性安装于所述第一腹杆的下端,所述杆套的下端穿设于所述穿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杆套的上端之间连接有顶推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的中部通过中心轴枢接于所述活动框的中部,所述固定框的中部和所述活动框的中部分别开设有轴孔,所述中心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框和所述活动框的所述轴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盘形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兜底网和所述兜盖网分别呈半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兜底网的外缘向上延伸形成有延伸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15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