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轴电缆用125℃低介电损耗热塑性聚丙烯绝缘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13110.5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9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袁宝;邓之俊;毛应涛;张坤;陆威;戴华俊;庄丽娜;章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6;C08L23/08;C08L27/12;C08K13/04;C08K5/00;C08K5/134;C08K5/526;C08K5/25;C08K7/28;H01B3/44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仇波 |
地址: | 2154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电缆 125 低介电 损耗 塑性 聚丙烯 绝缘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轴电缆用125℃低介电损耗热塑性聚丙烯绝缘组合物及其应用。该聚丙烯绝缘组合物包括:50‑100份的复合聚丙烯树脂,5‑20份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5‑15份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1.2‑2.4份的抗氧剂,0.5‑1.5份的润滑剂,0.5‑1.5份的流变剂,10‑40份的填充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可以作为电缆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低介电损耗热塑性聚丙烯绝缘组合物,属于聚丙烯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通信以及住宅、汽车的发展给同轴电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轴电缆的特殊结构,使其具备辐射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的特性,但随着移动通信覆盖面不断扩大、基站数扩增以及对移动信号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对射频同轴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同轴电缆的耐热温度主要为105℃,在环境温度较高时信号传输不稳定,易造成信号失真或衰减过大,导致材料电气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而辐照交联耐热温度125℃的同轴电缆绝缘料,为提高电缆的挤出加工性能,不可避免的在绝缘料中加入交联剂或助交联剂,这些助剂的加入会严重影响同轴电缆的电气性能和信号衰减,且成缆后的电缆需进行电子束辐照,因此增加了电缆的制造成本并降低了生产效率。同轴电缆通常采用发泡聚乙烯或聚乙烯作为绝缘层,但由于聚乙烯的介电性能较差,影响了电缆的信号传输,对电缆的整体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高一种性能优异、耐热温度高、放线速度快、生产工艺稳定的低介电损耗热塑性聚丙烯绝缘材料。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聚丙烯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可以实现125℃的电缆。
为了实现上述任一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低介电损耗热塑性聚丙烯绝缘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复合聚丙烯树脂包括熔融指数为0.1g/10min-0.5g/10min的第一聚丙烯树脂和熔融指数为3.0-4.0g/10min的第二聚丙烯树脂。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聚丙烯树脂和第二聚丙烯树脂质量比为4-8:1。在本发明更进一步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第一聚丙烯树脂为大庆炼化EPS30R;采用的第二聚丙烯树脂为燕山石化SP179。
在本发明中,第一聚丙烯树脂可以有效提高低介电损耗热塑性聚丙烯绝缘组合物的拉伸强度、老化及电气性能,第二聚丙烯树脂可以提升低介电损耗热塑性聚丙烯绝缘组合物的冲击强度、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及材料的流动性和挤出加工工艺性。两种聚丙烯树脂的混合使用,可使聚丙烯树脂形成“双峰”结构,从整体上提升本发明的低介电损耗热塑性聚丙烯绝缘组合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及加工工艺性能,克服使用单一聚丙烯树脂的缺陷。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3.0g/10min-6.0g/10min;具体地,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为独山子石化DMDA-8008。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1.5g/10min-2.5g/10min;具体地,采用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独山子石化DFDA-7042N。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抗氧剂选自抗氧剂AO-60、抗氧剂AO-80、抗氧剂1024、抗氧剂300和抗氧剂HP-10中的至少三种。
具体地,采用的抗氧剂为重量比为1.5-2.5:1:1-2的抗氧剂AO-60、抗氧剂1024和抗氧剂HP-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31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