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供电线路的线损分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14614.9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9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胡群勇;郭立华;黄智勇;陆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G06Q50/06;G06Q10/06;G06F16/245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供电 线路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压供电线路的线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设监测时间T、周期t1和采样间隔时间t2;S2:分别对A、B、C相电流进行间隔采样;S3:分别计算A、B、C相的平均电流;S4:将A、B、C相的平均电流上传并保存至后台服务器;S5:根据平均电流分别计算出有功电量;S6:统计监测时间T内的总有功电量Q,并获取监测时间T内的用户电量Q1,通过将Q与Q1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该低压供电线路的线损情况。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低压供电线路的线损分析系统,包括电流采集装置、远程通信模块和后台服务器。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压供电线路的线损分析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目前运维人员分析线损情况时需要采集电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流在线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低压供电线路的线损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低压配电台区存在线损异常偏高情况,这对供电单位降低成本提升效益非常不利。目前运维人员分析供电线路的线损情况时不仅需要采集电流,还需要采集电压,破坏低压供电线路的绝缘措施,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现场测量工作量大。
现有技术中,如2019年3月1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线损检测设备和线损检测系统,公开号为CN109406919A,分别检测输电线路的三条相线的电流和电压以及零线上的电压,并传输至电能表,然后通过电能表确定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从而实现线损排查,但需要采集电压,现场测量工作量大且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目前运维人员分析供电线路的线损情况时需要采集电压,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低压供电线路的线损分析方法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压供电线路的线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设监测时间T、周期t1和采样间隔时间t2;
S2:通过电流采集装置按照t2分别对低压供电线路的A、B、C相电流进行间隔采样;
S3:分别计算每个周期内A、B、C相的平均电流;
S4:将每个周期内A、B、C相的平均电流上传并保存至后台服务器;
S5:根据平均电流分别计算出每个周期内的有功电量;
S6:统计监测时间T内的总有功电量Q,并获取该低压供电线路在监测时间T内的用户电量Q1,通过将Q与Q1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该低压供电线路的线损情况。
优选的,在步骤S1中,监测时间T的取值范围为20~28小时,周期t1的取值范围为为1~2分钟,采样间隔时间t2的取值范围为为1~2秒钟。
优选的,预设采样间隔时间t2为1秒钟,则步骤S2具体为:通过电流采集装置每隔一秒分别对低压供电线路的A、B、C相电流进行一次采样。
优选的,预设周期t1为1分钟,则在步骤S3中,每分钟内A、B、C相的平均电流分别等于该分钟内A、B、C相电流的60次采样的平均值。
优选的,在步骤S4中,将平均电流上传并保存至后台服务器的频率为每分钟一次。
优选的,在步骤S5中,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实际情况预设每个时段内A、B、C相的电压和功率因数。
优选的,在步骤S5中,每分钟内A相的有功电量=每分钟内A相的平均电流*对应时段内A相的电压*对应时段内A相的功率因数/6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46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菠菜联合收获机
- 下一篇:一种在线接断线的笼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