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欧姆接触电阻的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14955.6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9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许晟瑞;艾立霞;马德濮;张雅超;段小玲;陈大正;李培咸;张进成;郝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08 | 分类号: | H01L29/08;H01L29/20;H01L29/778;H01L21/335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刘长春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欧姆 接触 电阻 gan 电子 迁移率 晶体管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低欧姆接触电阻的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自下而上依次层叠的衬底层、Ga极性GaN层和势垒层;
源区,位于所述Ga极性GaN层和所述势垒层内部;
漏区,位于所述Ga极性GaN层和所述势垒层内部,且与所述源区间隔设置;
源极,设置在所述源区的上表面;
漏极,设置在所述漏区的上表面;
栅极,设置在所述势垒层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之间;
其中,所述势垒层的材料为n型AlxGa1-xN,其中,0≤x≤1,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均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的氮化的蓝宝石层和N极性GaN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欧姆接触电阻的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层的材料为Si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欧姆接触电阻的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Ga极性GaN层与所述n型AlxGa1-xN形成AlxGa1-xN/GaN异质结,所述Ga极性GaN层的厚度为2000-2500nm,所述势垒层的厚度为20-2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欧姆接触电阻的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的蓝宝石层位于所述Ga极性GaN层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欧姆接触电阻的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的蓝宝石层的厚度为800-1000nm,所述N极性GaN层的厚度为400-6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欧姆接触电阻的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所述漏极和所述栅极的材料为Ti/Al/Ti/Au,其厚度为190-230nm。
7.一种低欧姆接触电阻的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对SiC衬底和蓝宝石进行加热预处理,并对蓝宝石进行氮化处理;
S2:采用MOCVD工艺在所述SiC衬底上生长厚度为2000-2500nm的Ga极性GaN层;
S3:采用MOCVD工艺在所述Ga极性GaN层上生长厚度为20-25nm的n型AlxGa1-xN势垒层,其中,0≤x≤1;
S4:采用ICP刻蚀工艺在所述势垒层刻蚀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底部均位于所述Ga极性GaN层内;
S5:分别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依次淀积氮化处理后的蓝宝石层和N极性GaN层,形成源区和漏区;
S6:采用标准光刻工艺在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上制备源极和漏极;
S7:采用标准光刻工艺在所述n型AlxGa1-xN势垒层上制备栅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向反应室中通入流量为2500sccm的氨气和流量为150sccm的镓源,采用MOCVD工艺在所述SiC衬底上生长2000-2500nm的Ga极性GaN层,其中,反应温度为950℃,反应压力为20Torr。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
向反应室中通入流量为1000-1100sccm的氨气、流量为47-80sccm的镓源和流量为120sccm-180sccm的铝源,采用MOCVD工艺在所述Ga极性GaN层上生长厚度为20-25nm的n型AlxGa1-xN势垒层,其中,0≤x≤1,反应温度为980℃-1100℃、反应压力为20-50Torr。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包括:
S51:将氮化处理后的蓝宝石层减薄至800nm,分别淀积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底部的Ga极性GaN层上;
S52:向反应室中通入流量为2500sccm的氨气和流量为150sccm的镓源,分别在氮化处理后的蓝宝石层上采用MOCVD工艺生长厚度为400nm的N极性GaN层,形成源区和漏区,其中,反应温度为950℃,反应压力为20Tor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49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