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HTR7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作为靶标在制备抗肝吸虫感染的产品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5458.8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9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沈辉;刘春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姚晓丽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tr7 基因 及其 表达 产物 作为 靶标 制备 肝吸虫 感染 产品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5‑HTR7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作为靶标在制备抗肝吸虫感染的产品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经过研究发现,宿主吞食肝吸虫囊蚴后,在囊蚴脱囊过程中,5‑HTR7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5‑HTR7在囊蚴的脱囊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5‑HTR7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可以作为靶标,用于制备抗肝吸虫感染的产品,既开辟了5‑HTR7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新的应用领域,也开辟了新的抗肝吸虫感染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HTR7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作为靶标在制备抗肝吸虫感染的产品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肝吸虫成虫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而引起的肝吸虫病是我国目前最严重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们因进食生鱼、虾类食物,误吞入肝吸虫囊蚴而被感染,可导致肝大、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病、梗阻性黄疸、肝胆系统肿瘤等严重的疾病及并发症发生,而且患胆管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肝吸虫生活史为典型的复殖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后尾蚴等阶段。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排出,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体消化道孵出毛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经历了胞蚴、雷蚴和尾蚴3个阶段。成熟的尾蚴从螺体逸出,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则侵入鱼体内肌肉等组织发育为囊蚴。
鱼体内的囊蚴被终宿主(人、猫、狗等)吞食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囊壁被软化,囊内幼虫的被激活,幼虫活动加剧,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脱囊过程主要是受胰酶的刺激后发生,脱囊后的幼虫循胆汁逆流而行,少部分幼虫在几小时内即可到达肝内胆管。
目前,尚缺乏阻断肝吸虫早期感染过程(脱囊)的预防性药物,临床上治疗肝吸虫病主要使用的广谱抗蠕虫药——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均无法实现这一功能。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预防或治疗肝吸虫病的药物,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5-HTR7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作为靶标在制备抗肝吸虫感染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经过研究发现,宿主吞食肝吸虫囊蚴后,在囊蚴脱囊过程中,5-HTR7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5-HTR7在囊蚴的脱囊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5-HTR7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可以作为靶标,用于制备抗肝吸虫感染的产品,既开辟了5-HTR7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新的应用领域,也开辟了新的抗肝吸虫感染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5-HTR7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作为靶标在制备抗肝吸虫感染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经过研究发现,宿主吞食肝吸虫囊蚴后,在囊蚴脱囊过程中,5-HTR7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5-HTR7在囊蚴的脱囊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5-HTR7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可以作为靶标,用于制备抗肝吸虫感染的产品,既开辟了5-HTR7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新的应用领域,也开辟了新的抗肝吸虫感染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5-HTR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2所示。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5-HTR7基因,中文名称为5-羟色胺受体7,是5-羟色胺受体家族的一种亚型。5-羟色胺受体是一群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央处和末梢神经系统周边出现的G蛋白偶联受体及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广泛参与并影响生物的行为及各项生理功能。目前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将5-HTR7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作为肝吸虫药物防控靶标的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医学院,未经桂林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54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