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型正仲氢转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16755.4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4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景航昆;李梦竹;蒋榕培;孙海云;方涛;杨思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7/185 | 分类号: | B01J27/185;B01J27/132;B01J27/128;B01J37/02;C01B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丽娜 |
地址: | 10007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仲氢 转化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氢生产及储存装置使用的正仲氢转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通过在非金属修饰的多孔载体表面负载金属活性物质的负载型正仲氢转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关于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所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强度较高且颗粒均匀,有效降低了催化剂床层流阻,非金属离子修饰多孔载体表面后可调节多孔载体表面的酸度,并有助于随后的金属氧化物更均匀附着于催化剂表面,使得催化剂活性相比于传统水合氧化铁催化剂有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氢生产及储存装置使用的正仲氢转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通过在非金属修饰的多孔载体表面负载金属活性物质的负载型正仲氢转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根据两个原子核绕轴自旋的相对方向,氢分子可分为正氢和仲氢。正氢与仲氢在气态与液态时均可稳定存在。室温下,氢气由75%正氢与25%仲氢组成,随着温度的降低,高能量基态的正氢自发向低能态的仲氢转化。当温度降至20K时以液氢形式存在,仲氢含量高于99%。在无外加催化剂的作用下,正氢向仲氢的转换过程极其缓慢。液氢生产与储存过程中,由于正-仲氢转化放出的热量大于液态氢的汽化潜热,因此不论液氢储罐绝热性能多好,都会存在液氢蒸发并导致储罐内压力增加。为了减少氢液化的损失及再液化的能耗,必须在氢液化的同时完成正氢向仲氢的转化。
由于液氢生产和储存对催化剂的需求,制备了含水氧化铁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其在应用上仍然存在以下明显的缺点:1.水合氧化铁催化剂中含有细小颗粒,在氢气流过时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降,为克服流阻需大幅增加生产能耗和成本;2.水合氧化铁催化剂使用时在氢气流冲刷下容易粉化,导致液氢生产装置发生堵塞。为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继续寻找具有低流阻和高性能的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负载型正仲氢转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针对含水氧化铁催化剂床层流阻大、易粉化等问题,开发一种低流阻、高性能的负载型催化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负载型正仲氢转化催化剂,该催化剂包括载体,非金属离子和金属氧化物,载体为分子筛、氧化铝、二氧化硅、活性碳、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载体形貌为颗粒状或球状,颗粒或小球粒径为2-5mm;非金属离子为磷、氯、氟中的一种或多种,非金属离子质量为载体质量的2%-10%;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为铁、铬、铜、钌、钼、镍或锰,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5%-30%,金属氧化物的质量在低于5%时金属氧化物无法完全覆盖载体表面,金属氧化物的质量在高于30%时金属氧化物容易积聚,无法均匀负载在载体表面。载体形貌为颗粒状或球状,以减小催化剂在液氢装置装填过程中的空隙。载体孔径为10nm以上的介孔,以缩短氢气分子到达催化剂内表面所需时间。载体强度大于30Mpa,以减少由于液氢生产装置中催化剂床层易粉化造成的装置堵塞。颗粒状载体或球状载体的粒径为2-5mm,低于2mm时催化剂造成液氢装置固定床流阻较大,高于5mm时催化剂在液氢装置装填过程中的空隙较大。
一种负载型正仲氢转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第一步,将含金属活性物质的硝酸盐溶于水中,配制质量分数为5%-50%的前驱体溶液,含金属活性物质的硝酸盐是指硝酸铁、硝酸铬、硝酸铜、硝酸钌、硝酸钼、硝酸镍或硝酸锰;
第二步,配制pH为3-6的非金属离子前驱体水溶液,将载体加入浸渍液中充分浸渍2-6h后300-1000℃焙烧0.5-10h,得到非金属修饰的载体;非金属离子的前驱体为非金属的酸类或铵盐类物质,比如磷酸(H3PO4)、氯化铵(NH4Cl)、氟化铵(NH4F)或氢氟酸(HF);
第三步,采用第一步得到的前驱体溶液对第二步修饰后的载体进行等体积浸渍,浸渍完成后100-120℃干燥,300-600℃焙烧0.5-10h,得到负载型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67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