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6894.7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5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史得军;周婧;陈菲;王春燕;曹青;马晨菲;杨晓彦;修远;喻昊;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21/00 | 分类号: | C10G21/00;B01D15/20;B01D1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王玉双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汽油 氧化 方法 | ||
一种分离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方法,利用固相萃取柱可将汽油样品分为含氧化合物组分与非氧组分(饱和烃、烯烃、芳香烃等)两部分。本发明所用萃取柱内装有固定相,所述固定相为硅胶和水的混合物,其中水含量1‑6wt%。本发明采用两步法分离富集汽油样品中的含氧化合物,首先用第一洗脱剂冲洗固相萃取柱,得到汽油中的非氧组分(饱和烃、烯烃、芳香烃),然后采用第二洗脱剂冲洗固相萃取柱,得到汽油样品中的含氧化合物组分。本发明主要用于分离、富集汽油样品中的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醚类、酸类等含氧化合物,具有处理时间短、溶剂用量少、含氧化合物组分杂质含量低、含氧化合物回收率高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汽油中含氧化合物分离的方法,具体而言,是一种采用固相萃取方法将汽油样品中含氧化合物与非氧组分(饱和烃、烯烃、芳香烃等)分离开来、为后续分析汽油含氧化合物含量提供实验样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汽油含氧化合物会随着石脑油裂解制烯烃工艺进入乙烯等化工原料,从而随着烯烃聚合等工艺进入催化剂、引起聚烯烃催化剂中毒。煤基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组成与含量对于研究催化剂及动力学反应机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成品汽油中也会添加醚类、醇类含氧化合物以改善汽油的辛烷值和燃料品质,减少尾气中颗粒物排放。不过过量含氧化合物的添加也会产生有害物质排放增加、燃油经济性降低等问题。因此汽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一直是车用汽油标准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如乙醇汽油GB 18351-2017明确要求其他含氧化合物含量不高于0.5wt%。
国内车用汽油中含氧化合物通常采用SH/T 0663-2014《汽油中某些醇类和醚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或是SH/T 0720-2002《汽油中含氧化合物测定法(气相色谱及氧选择性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进行测定,但其均存在甲缩醛或乙酸仲丁酯与醇醚化合物共流出或分离不完全而无法准确定量的问题[李长秀.气相色谱法测定车用汽油中含氧化合物和苯胺类化合物[J].色谱,2017,35(5):551-557.]。也有通过固相萃取等预处理手段,将汽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分离出来,然后进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的报道[田文卿,李继文,王川.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甲醇制烯烃副产汽油及甲醇制汽油产物中的含氧化合物[J].色谱,2017,35(11):1204-1209.]。不过该方法采用大量的乙腈作为洗脱剂冲洗含氧化合物。由于甲醇和乙醇的沸点、极性与乙腈十分相近,受溶剂峰乙腈的影响,在气相色谱柱上三者的分离状况不佳,因此无法对甲醇、乙醇进行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分离、富集汽油样品中含氧化合物的方法,主要用于汽油中醇类、酮类、醛类、酯类、醚类等含氧化合物分析的预处理过程。本发明可以解决色谱分析过程中烃类化合物对含氧化合物定性与定量的干扰,也可以解决文献报道的溶剂峰对甲醇、乙醇等含氧化合物分析的干扰等问题。本发明可有效富集汽油中的含氧化合物,满足后续分析对样品浓度和纯度的要求,具有处理步骤简单、溶剂用量少、组分间分离交叉小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固相萃取柱,其中该固相萃取柱主要由硅胶和水制成。
本发明所述的固相萃取柱,其中所述硅胶的比表面积为500-850m2/g,孔体积为0.1-0.6mL/g,平均孔径为1-4nm。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相萃取分离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方法,包括采用第一洗脱剂0.5mL润湿固相萃取柱;
从固相萃取柱上部加入汽油样品;
用第一洗脱剂冲洗固相萃取柱,得到非氧组分;
用第二洗脱剂冲洗固相萃取柱,得到含氧化合物。
其中,所述第一洗脱剂为二氯甲烷;所述第二洗脱剂由a和b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a选自由乙二醇、二甲亚砜、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三种,所述b为二氯甲烷。
本发明所述的固相萃取分离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二洗脱剂中a与b的体积比为0.05-0.2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68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