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屏蔽波纹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7032.6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6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明;王鹏程;董海义;黄涛;刘顺明;谭彪;关玉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H7/14 | 分类号: | H05H7/14;H05H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郭燕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 屏蔽 波纹管 | ||
1.一种RF屏蔽波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波纹管本体;
第一法兰,其设于所述波纹管本体的一端;
第二法兰,其设于所述波纹管本体的另一端;
束流内管,其穿设于所述波纹管本体中,并与所述波纹管本体同轴;所述束流内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法兰,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法兰间隔设置;
两个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挡光块,所述两个挡光块设置在所述束流内管的内壁上,并关于所述束流内管的中轴线对称;所述挡光块具有用于阻挡同步辐射光的挡光面,所述挡光面自束流内管的一端端部、沿所述束流内管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延伸、并向其中轴线方向倾斜;
多个弹簧指,所述多个弹簧指位于所述波纹管本体与所述束流内管之间,所述多个弹簧指圆周阵列,所述弹簧指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法兰上,另一端倾斜、并向朝向所述束流内管的中轴线的方向延伸;
多个接触指,所述多个接触指位于所述束流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所述多个接触指圆周阵列;所述接触指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法兰上,另一端搭接在所述束流内管的另一端;所述弹簧指的另一端压在所述接触指的另一端上;所述接触指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束流内管的轴心线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F屏蔽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内圈向朝向所述第二法兰的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法兰间隔设置形成延伸管,所述延伸管自其内管壁向其中轴线方向形成两个凸块,所述两个凸块关于所述延伸管的中轴线对称,所述凸块具有斜面,所述斜面自所述第一法兰至第二法兰的方向延伸、并向所述延伸管的中轴线方向倾斜;所述延伸管形成为所述束流内管,所述延伸管的中轴线为所述束流内管的中轴线,所述凸块形成为所述挡光块,所述斜面形成为所述挡光面,从而所述第一法兰、所述束流内管、所述两个挡光块为一体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F屏蔽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光块还具有连接在所述挡光面延伸端与所述束流内管内壁之间的连接面;所述挡光面与通过束流内管的束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连接面与通过束流内管的束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F屏蔽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束流内管的另一端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环状凸棱,所述环状凸棱的顶端正对于所述弹簧指的另一端,所述接触指的另一端搭接在所述环状凸棱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RF屏蔽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指的另一端卷曲呈圆弧状,所述圆弧状的圆弧面压在所述接触指的另一端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F屏蔽波纹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冷却结构和第二冷却结构;所述第二法兰还连接有朝向所述第一法兰的尾管,所述尾管穿设在所述波纹管本体内,所述尾管与所述束流内管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冷却结构设置在所述束流内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冷却结构设置在所述尾管的外壁上,所述接触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尾管上;所述第一冷却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束流内管外壁上的第一环形冷却腔,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冷却腔上的第一冷却介质进口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所述第一冷却介质进口用于连通冷却源的出口,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出口用于连通冷却源的进口;所述第二冷却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尾管的外壁上的第二环形冷却腔,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冷却腔上的第二冷却介质进口和第二冷却介质出口;所述第二冷却介质进口用于连通冷却源的出口,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出口用于连通冷却源的进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RF屏蔽波纹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束流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连接部,所述尾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连接部;所述波纹管本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连接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所述第一环形冷却腔位于在所述第一环形连接部与第一法兰之间,且所述第一环形冷却腔伸入至所述第一法兰内;所述第二环形冷却腔位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与第二法兰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RF屏蔽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连接部上还设置有环形固定件,所述环形固定件所在的圆周与所述多个弹簧指的一端所在的圆周重合,所述弹簧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环形固定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经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70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插接机构及食品净化机
- 下一篇:Al-Zn-Mg-Cu合金及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