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造柱拼接块的加工装置及构造柱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7283.4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5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昌;杨伟;赖力;景雪;董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2 | 分类号: | B28B23/02;E04C1/00;E04C3/3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造 拼接 加工 装置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构造柱拼接块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置的方形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第一框板(2),所述第一框板(2)两端分别垂直设置第二框板(3)和第三框板(4),所述第一框板(2)、第二框板(3)和第三框板(4)构成呈直角C形的半包围结构;所述第二框板(3)远离第一框板(2)的端头和第三框板(4)远离第一框板(2)的端头设有第四框板(5),所述第一框板(2)、第二框板(3)、第三框板(4)和第四框板(5)构成口字形的全包围结构;所述第四框板(5)朝向第一框板(2)的侧面设有向第一框板(2)延伸的第一凸块(51)和第二凸块(52),所述第一凸块(51)和第二凸块(52)互相平行且垂直于第四框板(5),所述第一框板(2)、第二框板(3)、第三框板(4)、第四框板(5)、第一凸块(51)和第二凸块(52)所围空间构成E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拼接块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51)和第二凸块(52)从第四框板(5)向第一框板(2)延伸的长度为第一框板(2)与第四框板(5)相对侧面之间距离的1/2~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拼接块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51)和第二凸块(52)与第四框板(5)垂直的侧面中部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连线与第四框板(5)平行,所述第二框板(3)对应第二通孔的位置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框版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构成注浆孔(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构造柱拼接块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7)中设有直径适配的占位棒(8),所述占位棒(8)的长度大于第二框板(3)和第三框板(4)相背侧面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拼接块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面靠近四角的位置设有吊装螺孔(6)。
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构造柱拼接块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螺孔(6)设有插拔连接的胶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拼接块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51)靠近第二框板(3)的面和靠近第三框板(4)的面之间的距离,随着与第四框板(5)距离的增大而逐渐缩小;所述第二凸块(52)靠近第二框板(3)的面和靠近第三框板(4)的面之间的距离,随着与第四框板(5)距离的增大而逐渐缩小。
8.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构造柱拼接块加工装置所制造的拼接块,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在构造柱的柱脚处主体结构中预埋不小于4C10的纵筋,通长布置到柱顶主体结构中;
B、在基层表面上铺设水泥砂浆,将拼接块放入构造柱柱脚位置,保证纵筋穿过构造柱竖向通槽;
C、在步骤B中所述拼接块两侧的空间砌筑砌块直至砌块层与步骤B中所述拼接块顶面持平;
D、在拼接块竖向通槽中填注自膨胀水泥砂浆直至与步骤B中所述拼接块顶面持平。
E、在步骤D中所得砌层的拼接块上设置拉结筋并与纵筋绑扎,所述拉结筋延伸至步骤D中所得砌层的砌块上;
F、在步骤D中所得砌层上铺设水泥砂浆,所述水泥砂浆覆盖步骤E中所述拉结筋;
G、在步骤F所述水泥砂浆层上对应柱脚的位置放置拼接块,并使本步骤所述拼接块与步骤B所述拼接块的竖向通槽的开口朝向相反;
H、重复前述操作,交替向上砌筑,直至接近柱顶主体结构;
I、在次上层的水泥砂浆层上对应柱顶的位置放置设有注浆孔(7)的拼接块;
J、砌筑最上层拼接块两侧空间中砌筑砌块直至填满;
K、从注浆孔(7)往拼接块中注入自膨胀水泥砂浆,注满后封堵注浆孔(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所述拉结筋呈U形,拉结筋的U形底一端框套在纵筋外侧,拉结筋的开口一端朝远离纵筋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构造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紧贴最上层设有注浆孔(7)的拼接块的外侧,设有U形夹板,所述U形夹板的上端抵触柱顶主体结构的底面,所述U形夹板开口一端的两侧板之间设置U形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728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分区域显示控制方法
- 下一篇:冷凝废热驱动的新风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