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硫电池用修饰隔膜及包含该隔膜的锂硫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7461.3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3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美日;张怀月;李婧;崔洪涛;刘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王娟 |
地址: | 26400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修饰 隔膜 包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用隔膜及包含该隔膜的锂硫电池。一种锂硫电池用修饰隔膜,所述修饰隔膜采用商用电池隔膜为骨架,所述商用电池隔膜靠近正极一侧涂覆厚度为50 nm‑10μm的修饰涂层,所述修饰涂层为磷酸锂、锂单离子导体聚合物与粘结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锂单离子导体聚合物为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烯丙基磺酸锂、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中的一种。本发明通过在隔膜表面涂覆磷酸锂与锂单离子导体聚合物混合浆料,使隔膜表面形成致密的修饰涂层,锂离子在修饰隔膜体相内传递,有效抑制了多硫化锂的穿梭,改善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且制备工艺简单可控、经济环境友好,适合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硫电池用修饰隔膜、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隔膜的锂硫电池。
背景技术
在商业化的二次电池中,锂离子电池是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二次电池,但是基于“脱嵌”理论的锂离子电池,其理论比容量目前小于300 mA h g-1,实际能量密度小于200 Whkg-1,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电动汽车500 km续航的需求。锂硫电池作为一种新的电化学储能二次电池,与传统的锂离子“脱嵌”式材料不同,在放电过程中,硫和金属锂发生两电子反应,可以放出很高的比容量(1675 mAh g-1),理论比能量也高达2600Wh kg-1,同时,活性物质硫具有自然丰度大,成本低,低毒,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锂硫电池被认为是可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新型二次电池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Li-S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仍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如固体硫化物的绝缘性,可溶性长链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以及充放电期间硫的体积变化大等。这些问题通常导致硫的利用率低,循环寿命差,甚至一系列安全问题。如何大幅提高Li-S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隔膜是锂硫电池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作用是导通离子传输并防止电池短路。商业化PP 隔膜,由于其孔径较大,多硫化物能够较容易地通过,因而不能有效地抑制多硫化物的扩散和穿梭。近年来,部分学者在不改变锂硫电池主体结构的的基础上,适当改变锂硫电池局部结构使得电化学性能提高,为高比能高循环稳定性的锂硫电池发展开辟新的方向。《先进功能材料》杂志(2015,25,5285-5291)介绍了隔膜上涂覆多孔碳,可有效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专利(CN10439322A)公开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物改性隔膜的锂硫电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此类改性方法,锂离子传递仍需要穿过隔膜进行电化学反应(液相传递),锂离子传递过程中,多硫根离子会跟随锂离子穿过隔膜,因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穿梭效应,不能根本消除。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改善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锂硫电池用修饰隔膜,所述修饰隔膜通过隔膜内体相导锂有效抑制多硫化锂穿梭,实现锂硫电池的高充放电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硫电池用修饰隔膜,所述修饰隔膜采用商用电池隔膜为骨架,所述商用电池隔膜靠近正极一侧涂覆厚度为50 nm-10 μm的修饰涂层,所述修饰涂层为磷酸锂、锂单离子导体聚合物与粘结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锂单离子导体聚合物为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烯丙基磺酸锂、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中的一种。
优选,所述磷酸锂与锂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25~9:1,所述磷酸锂、锂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的混合物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2~19:1。
优选,所述商用电池隔膜为聚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或玻璃纤维隔膜中的一种。
优选,所述磷酸锂粒径为100 nm-1μm。
优选,所述修饰涂层中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PVDF)、丁苯橡胶(SBR)、羟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乙烯醇、聚四氟乙烯(PTFE)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大学,未经烟台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74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