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移动双工位的深浅海精确抛石作业石料输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7754.1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4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杨;徐一平;王瑜;田彧;何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B27/22 | 分类号: | B63B2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刘必榕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双工 深浅 精确 作业 石料 输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双工位的深浅海精确抛石作业石料输送系统,其设于抛石船上;抛石船上设有月池和石料舱;月池的一侧设有固定式纵向输送带和第一可移动输料斗;第一可移动输料斗具有第一动力部件;月池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可移动输料斗和可移动伸缩输送带;第二可移动输料斗具有第二动力部件;可移动伸缩输送带具有第三动力部件;可移动伸缩输送带还具有伸缩段。本发明可以实现月池工位抛石作业及舷侧工位抛石作业,可以实现不同水深及作业类型的兼顾与覆盖,实现抛石作业能力的提升。本发明节省了配置成本及维护成本,提高了输送带的利用率;还大大降低了甲板占用面积,对总布置十分有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双工位的深浅海精确抛石作业石料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唯一能够实现深海精确抛石作业的船型为落管抛石船型。该船型可以实现由浅水到深水的各种精确抛石作业。
落管抛石船型一般配有大型石料舱及抛石作业系统,抛石作业系统通常包括挖掘机、输送带、抛石塔、抛石专用水下机器人等设备。其作业方式为:抛石塔内储存大量落石管段,落石管段一节节接长至海床作业位置上方,管线末端装有抛石专用水下机器人可以配合船舶自身的动力定位系统实现抛石管头的精确定位,石料舱里的石料通过挖掘机输送到输送带再输送到落石管,从而通过落石管抛落在海床上的指定位置,实现精确抛石作业。
目前,主流的抛石船一般采用中部月池抛石或舷侧抛石的单工位作业方式。因此,输送带通常采用固定输送带的形式实现单工位的供料。
这种固定式输送带对于单一工位的抛石作业是适用的。目前尚无月池和舷侧双工位作业的抛石船。如果沿用固定式输送带的方式,需要在船上布置2套固定式输送系统分别为双工位供料。这样的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大大增加了输送设备的数量,进而增加了配置成本、维护成本。同时设备利用率较低。
2)抛石船甲板上设有大型石料舱、抛石塔等多种设施,甲板利用率很高,甲板面积十分珍贵,输送系统一般也需要布置在甲板面上,这种设计方式将使输送系统过多的占用甲板面积,对总布置十分不利。
3)为了实现双工位供料,输送带必然要到达抛石塔接管位置,即中间月池及舷侧,为实现作业功能,抛石塔作业时也必然也位于这两个位置,并需要在这两个工位间滑移,因此很可能与抛石塔的布置位置及运动路径发生冲突,很可能导致抛石塔的位置上移,使船舶整体重心提高,对稳性十分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移动双工位的深浅海精确抛石作业石料输送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可移动双工位的深浅海精确抛石作业石料输送系统,其设于抛石船上;抛石船上设有月池和石料舱;月池的一侧设有用于将石料从石料舱输送至月池所在区域的固定式纵向输送带和用于将固定式纵向输送带输送来的石料输送至月池内落石管的第一可移动输料斗;第一可移动输料斗具有用于驱动第一可移动输料斗朝离开月池方向移动或朝靠近月池方向移动的第一动力部件;月池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石料输送至位于舷侧抛石作业工位的落石管内的第二可移动输料斗和用于将石料输送至第二可移动输料斗内的可移动伸缩输送带;第二可移动输料斗具有用于驱动第二可移动输料斗朝靠近月池方向移动或朝离开月池方向移动的第二动力部件;可移动伸缩输送带具有用于驱动可移动伸缩输送带朝靠近月池方向移动或朝离开月池方向移动的第三动力部件;可移动伸缩输送带还具有可跨过月池后延伸至固定式纵向输送带处承接石料并可缩回至月池另一侧的伸缩段。
石料舱为两个,分别为前石料舱和后石料舱,月池设于前石料舱和后石料舱之间,固定式纵向输送带为两个,其中一个固定式纵向输送带从前石料舱延伸至月池所在区域,另一个固定式纵向输送带从后石料舱延伸至月池所在区域。
固定式纵向输送带的位于月池所在区域的端部高于位于石料舱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77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