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inux内核通知链技术的文件防篡改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7958.5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9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哲;刘树权;苏入;李强;杨旭超;徐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星邺汇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52 | 分类号: | G06F21/52;G06F21/55;G06F9/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戚星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inux 内核 通知 技术 文件 篡改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文件管理技术领域的基于Linux内核通知链技术的文件防篡改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基于Linux内核通知链技术的文件防篡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启动系统程序,获取并校验输入参数是否合法,并在不合法时程序退出;S2、在验证输入参数合法时,校验输入参数的路径或文件目录是否存在,并在不存在时程序退出。本发明实现了对放置文件的锁定,且控制禁止锁定文件的追加、修改或删除等操作,在利用Epoll事件的监听获取事件时无需遍历所有被监听的描述符,实现了在资源低利用率前提下高效进行;通过Inotify的Liunx内核特性,追踪文件的删除、读、写、卸载等操作,配合增强文件属性修改的操作锁定文件,进而达到对锁定文件或目录的篡改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文件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Linux内核通知链技术的文件防篡改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云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互联网+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大量的数据资源汇聚在“云”端,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数据资源的安全问题也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困扰。所以需要一种文件防篡改的方法及装置,保护存放在云端上个的各种文件,需要对文件进行加密、签名等,防止文件被非法篡改。
目前针对Linux主机的文件的防篡改,多是通过对比文件的MD5码判断文件是否被改动,该方式是事后的文件审计,无法满足实时的文件防篡改的需求。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基于Linux内核通知链技术的文件防篡改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Linux内核通知链技术的文件防篡改方法及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Linux内核通知链技术的文件防篡改方法。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
S1、启动系统程序,获取并校验输入参数是否合法,并在不合法时程序退出;
S2、在验证输入参数合法时,校验输入参数的路径或文件目录是否存在,并在不存在时程序退出;
S3、在验证存在路径或文件目录时,判断操作系统是否存在chattr命令,并在存在时,将chattr程序修改为防篡改子程序;
S4、初始化Inotify event通知事件,并在初始化失败时程序退出;
S5、在初始化成功后,通过Epoll监听IN_ENVENT_ALL事件变化,并捕获通知事件,根据事件的类型Fork出子进程对于文件执行属性修改操作,增加文件不可修改属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Linux内核通知链技术的文件防篡改方法。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在所述S3中在判断操作系统不存在chattr程序时,判断防篡改程序是否存在,并在防篡改程序不存在时程序退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Linux内核通知链技术的文件防篡改方法。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S5中通过Epoll监听IN_ENVENT_ALL事件变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文件创建时,Fork子进程目录会增加+a属性,设置目录新增不可修改和删除文件;文件创建时通过目录事件监听并添加目录监听事件,且Fork子进程通过chattr库修改文件操作属性,并禁止文件删除、修改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Linux内核通知链技术的文件防篡改方法。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文件创建包括IN_CREATE、IN_MOVE、IN_MODIFY、IN_MASK_ADD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基于Linux内核通知链技术的文件防篡改系统。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包括参数校验模块、目录校验模块、chattr程序管理模块、通知事件初始化处理模块、事件变化监听模块和文件属性处理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星邺汇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星邺汇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79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