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弧形缓冲梁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8140.5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1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江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吴栋杰 |
地址: | 247000 安徽省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弧形 缓冲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弧形缓冲梁汽车,包括:前车体,所述前车体上端两侧固定安装有下弧形缓冲梁;所述下弧形缓冲梁上端滑动安装有缓冲梁扣槽;后车体,所述后车体底端两侧固定安装有上弧形缓冲梁;缓冲梁限位器;次级缓冲器;本发明的弧形缓冲梁汽车在正常情况下为嵌合整结构,当遭遇包括正前方,前两侧方,后方以及后两侧方超出限定撞击时,触发缓冲梁限位器,此时前车体与下弧形缓冲梁充当缓冲坡,而后车体则因惯性经弧形缓冲梁组件向前车体均匀释放冲击力,前后车体会产生大幅嵌合移位来达到缓冲目的,保护后车体与相关组件还有更为重要的乘员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弧形缓冲梁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使用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发生车辆安全事故的机率也不断增多,且主要车祸事故中以碰撞事故最为高发,造成人员的伤亡最为严重。
但是,目前现有的技术中,安全气囊与座椅安全带对乘员提供相对有效的保护,但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对于较为严重的碰撞强度或车体变形就效果欠佳,通常情况下,普通车辆的车体结构在遭遇严重碰撞时其整体构造吸能缓冲的效果微乎其微,当车身前部被撞变形的同时,车身后部分因惯性不断挤压前车身且作用力是相互的,造成车体扭曲变形和冲击力多重伤害乘员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弧形缓冲梁汽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弧形缓冲梁汽车,包括:
前车体,所述前车体上端两侧固定安装有下弧形缓冲梁;所述下弧形缓冲梁上端滑动安装有缓冲梁扣槽;
后车体,所述后车体底端两侧固定安装有上弧形缓冲梁;
缓冲梁限位器;
次级缓冲器;
其中,所述缓冲梁限位器固定安装于下弧形缓冲梁内部,且缓冲梁限位器延伸至前车体内部,所述次级缓冲器固定安装于下弧形缓冲梁一侧表面。
优选的,还包括:
下梁;
上梁;
其中,所述下梁固定安装于前车体内部,所述上梁固定安装于后车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下弧形缓冲梁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次级缓冲器,所述次级缓冲器缓冲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挂钩,所述上弧形缓冲梁一端固定安装有次级缓冲桩,所述次级缓冲桩与次级缓冲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缓冲梁限位器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部开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部一端滑动安装有压板,且压板与缓冲腔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压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套筒一端位于缓冲腔一侧处螺纹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端贯穿套筒且延伸至缓冲腔内部。
优选的,所述上弧形缓冲梁一端表面开设有缓冲梁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滑动安装于缓冲腔内部,所述限位杆一端贯穿缓冲腔且延伸至下弧形缓冲梁外部。
优选的,所述上弧形缓冲梁通过缓冲梁扣槽与下弧形缓冲梁之间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挂钩一端贯穿次级缓冲桩且延伸至次级缓冲桩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设计结构相当于提前预署了一个缓冲坡,当车辆在遭遇碰撞时前车体充当缓冲坡而后车体以及乘员则为被缓冲对象,尤其是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在遭遇碰撞时短路起火是非常危险的,而电池组安装位置基本处于车身后部或下部区域,故该方案更适合电动汽车使用,更能提高其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未经江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81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