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空间曲面轨迹的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18275.1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2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贾强;张鑫;范夕森;崔冠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间 曲面 轨迹 框架结构 建筑物 方法 | ||
1.一种基于空间曲面轨迹的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建筑物周围开挖环形工作坑,工作坑的边坡外形为球体部分内表面对应的空间曲面结构,并使建筑物的独立基础完全暴露,且均在工作坑范围内;
在工作坑的边坡上对应其空间曲面结构铺设旋转移位轨道;
在独立基础顶部、框架柱两侧布置托换梁,从框架柱两侧夹持框架柱并与框架柱固连,托换梁与框架柱垂直;
在旋转移位轨道与托换梁形成平面相交曲线位置,设置环形曲梁作为托换梁的支撑;
开挖独立基础下方的土方,使得建筑物的荷载由独立基础直接传递给地基转变为通过托换梁、环形曲梁、旋转移位轨道传递给边坡下方的地基;
驱动环形曲梁带动建筑物沿空间曲线移位轨道进行旋转移位,使得上部框架结构建筑物倾斜率逐渐减小至符合规范后停止;
处理工作坑,完成纠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曲面轨迹的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边坡对应球体的球心在建筑物独立基础平面形心的正上方,边坡坡底圆形边沿线是球体与沉降最大独立基础底面位置为标高的水平面的交线,边坡坡底圆形边沿线大于建筑物的对角线长度,控制独立基础均在工作坑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空间曲面轨迹的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沉降最大独立基础开挖至工作坑坡底边沿线标高,其他独立基础开挖至基础底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曲面轨迹的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沿边坡铺设板件,拼合形成与边坡曲率相同的空间曲面,作为旋转移位轨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曲面轨迹的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托换梁通过预先置入框架柱内的钢筋与框架柱相连,沿框架柱的纵列和横列布置托换梁,托换梁在建筑物范围内形成网格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曲面轨迹的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曲梁位于托换梁端部与旋转移位轨道之间,环形曲梁高度大于托换梁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空间曲面轨迹的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形曲梁与空间曲面旋转移位轨道接触面的曲率与旋转移位轨道曲率相同,环形曲梁与水平面的夹角与框架柱倾斜角度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曲面轨迹的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形曲梁运动的过程中,其最高点位置沿环向转动的同时逐渐下降,最低点位置沿环向转动的同时逐渐上升,使环形曲梁径向所在平面趋于水平,建筑物倾斜率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曲面轨迹的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纠倾至符合规范后,在环形曲梁底部与工作坑底面的空隙中,布置橡胶支座,配合边坡地基共同承载上部建筑物荷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曲面轨迹的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纠倾后,在环形曲梁和托换梁顶浇注混凝土楼地面,恢复建筑物使用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827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