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文地形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19241.4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9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国;王子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8/25 | 分类号: | G06F18/25;G06F16/29;G06T17/05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文渊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文 地形 数据 生成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文地形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获取预设水文区域的目标地形数据以及目标遥感数据;目标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优于目标地形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将目标地形数据以及目标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融合地形数据;基于目标融合地形数据的高程信息,构建与目标融合地形数据对应的栅格数据;栅格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与目标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相匹配;对栅格数据进行汇流计算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得到目标水文地形数据。本申请通过融合处理,使得融合后得到的目标融合地形数据具备了目标遥感数据高分辨率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栅格数据并进行汇流计算,能够得到具有更高分辨率的水文地形数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遥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文地形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工程能力的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地球的地形、地貌。在此背景下,水文地貌分析对于基础地形数据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要求水文地形数据具有高空间分辨率。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目前水文地形数据获取中最常用的数据源;然而,在流域及更大范围的尺度上,上述公开地形数据的分辨率已经难以满足高精度水文地貌分析的要求;因此,现有方式生成的水文地形数据的分辨率还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水文地形数据的分辨率的水文地形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水文地形数据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水文区域的目标地形数据以及目标遥感数据;所述目标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优于所述目标地形数据的空间分辨率;
将所述目标地形数据以及目标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融合地形数据;
基于所述目标融合地形数据的高程信息,构建与所述目标融合地形数据对应的栅格数据;所述栅格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与所述目标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相匹配;
对所述栅格数据进行汇流计算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得到目标水文地形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预设水文区域的目标地形数据,包括:
确定构成所述预设水文区域的多幅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在所述预设水文区域内,将多幅所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拼接处理,得到预设水文区域的地形数据;
对所述预设水文区域的地形数据进行高程修正,将修正后的地形数据作为所述目标地形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的多光谱水指数对所述预设水文区域的地形数据进行高程修正,将修正后的地形数据作为所述目标地形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预设水文区域的地形数据的水面高程;
根据预设的多光谱水指数,对所述预设水文区域的地形数据的水面高程进行高程修正,得到所述目标地形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多光谱水指数为:
其中,MuWI为所述预设的多光谱水指数;ρ代表光谱反射率值,其下标代表相应的波段;
所述目标地形数据,通过下述方式计算得到:
hrevised=h0-φMuWI;
其中,hrevised为进行高程修正后得到的目标地形数据;ho为所述预设水文区域的地形数据的水面高程;φ为修正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92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电作业自动压接电缆装置及压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升降式电缆头制作支架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