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产L-氨基酸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21272.3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3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胡丹;邹德勇;王成;薛婷莉;李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梅花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31;C12P13/08;C12P13/20;C12R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黄爽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产 氨基酸 工程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产L‑氨基酸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所述工程菌是通过弱化原始菌株中基因NCgl2493和/或NCgl0224,获得的基因弱化菌株;其中,原始菌株为产L‑氨基酸的棒状细菌。本发明提供的高产L‑氨基酸的工程菌,具有较高的L‑氨基酸(特别是L‑赖氨酸)生产能力,且棒状细菌胞内的NCgl2493基因和/或NCgl0224基因表达蛋白失活或弱化。实验表明,以本发明的高产L‑氨基酸的工程菌作为发酵菌种,其L‑赖氨酸产率和转化率显著提高,为L‑赖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产L-氨基酸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L-氨基酸,特别是L-赖氨酸,L-苏氨酸等,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医药和食品工业。其中L-赖氨酸约90%用于饲料工业,10%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L-赖氨酸可帮助机体吸收其他氨基酸,从而提高饲料质量。L-苏氨酸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添加及药物辅助材料制备等,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强化剂,可以强化谷物、糕点、乳制品,和色氨酸一样有缓解人体疲劳,促进生长发育的效果。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氨基酸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是目前生产L-氨基酸最主要的方法。近年来代谢工程改造已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菌株性能,但依然有潜力继续提高产量和转化率。棒杆菌属细菌,特别是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是“一般认为安全”(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safe)菌株,被广泛用于L-氨基酸生产,特别是L-赖氨酸的生产。相比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的赖氨酸合成路径具有明显优势,其合成赖氨酸前体α,ε-二氨基庚二酸仅需通过一步酶催化反应,即二氨基庚二酸脱氢酶催化完成,而大肠杆菌则需四步酶催化反应。所以,利用谷氨酸棒杆菌生产L-赖氨酸具有明显的优势。
谷氨酸棒杆菌同样可以用来生产L-苏氨酸,且比大肠杆菌具有代谢途径上的优势。其缘由为,谷氨酸棒杆菌具有丙酮酸羧化酶,可以充分利用丙酮酸前体来合成L-苏氨酸。而大肠杆菌中不存在该酶,糖酵解途径产生的多余的丙酮酸只能进入TCA循环,不能用于合成L-苏氨酸,降低了糖酸转化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产L-氨基酸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发酵生产L-氨基酸的方法或提高L-氨基酸发酵产量的方法。
本发明构思如下: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偶然发现在棒杆菌的染色体中两个编码“假定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注释)的基因的改造可有助于提高L-氨基酸的产量,特别是提高L-赖氨酸、L-苏氨酸和L-天冬氨酸的产量。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NCBI参考序列NCgl2493和/或NCgl0224的活性和/或表达量降低或消失在棒状细菌发酵生产L-氨基酸中的应用。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发酵生产L-氨基酸的方法或提高L-氨基酸发酵产量的方法,包括:
(1)改造棒状细菌染色体上编码NCBI参考序列NCgl2493和/或NCgl0224的基因,使NCgl2493和/或NCgl0224的活性和/或表达量降低或消失;
(2)用步骤(1)改造得到的细菌发酵生产L-氨基酸。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改造包括使棒状细菌染色体上编码NCBI参考序列NCgl2493和/或NCgl0224的基因发生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取代、缺失和/或增加。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改造包括对棒状细菌染色体上编码NCBI参考序列NCgl2493和/或NCgl0224的基因进行敲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梅花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廊坊梅花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12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