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有毒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21497.9 | 申请日: | 2020-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8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赖波;张恒;刘杨;熊兆锟;何传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郭萍;钟玉巧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有毒 降解 废水处理 装置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有毒难降解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一体化有毒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废水处理,所述一体化有毒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调节池(10)、第一级反应器(20)、第二级反应器(30)、第三级反应器(40)、混凝沉淀池(50)、生化反应池(60)、曝气鼓风机(70);
所述第一级反应器(20)和第三级反应器(40)均为高级氧化反应器,第二级反应器(30)为芬顿反应器;所述混凝沉淀池(50)包括2~4级,各级混凝沉淀池均由混凝反应池(501)、初沉池(502)和二沉池(503)串联而成,初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均为竖管沉淀池;所述生化反应池(60)由缺氧池(601)、好氧池(602)、沉淀池(603)和清水池(604)串联而成;
调节池通过管件与第一级反应器(20)的进水口连通,第一级反应器(20)的出水口通过管件与第二级反应器(30)的进水口连通,第二级反应器(30)的出水口通过管件与第三级反应器(40)的进水口连通,第三级反应器(40)的出水口通过管件与混凝沉淀池(50)的进水口连通,混凝沉淀池(50)的出水口通过管件与生化反应池(60)的进水口连通;曝气鼓风机(70)通过管件分别与第一级反应器(20)、第三级反应器(40)、各级混凝沉淀池(50)的混凝反应池(501)以及生化反应池(60)的好氧池(602)中设置的曝气件连通;
第一级反应器(20)、第二级反应器(30)、第三级反应器(40)、混凝沉淀池(50)以及生化反应池(60)之间通过液位差推流;
所述高级氧化反应器包括第一反应罐、第一回流泵、第一回流管、第一支架、第一圆锥挡板、曝气盘、沉淀罐,沉淀罐中设有竖流管;第一反应罐由第一圆筒和第一球冠组成,第一球冠的高小于第一圆筒的半径,第一圆筒的内径与第一球冠开口端的内径相等,第一圆筒的一端端部与第一球冠的开口端连接,第一球冠底部设有下法兰;第一圆锥挡板位于第一反应罐内部,第一圆锥挡板的底面开口、顶点向上,第一圆锥挡板的底部外围设有上法兰,第一圆锥挡板的开口端通过上法兰与下法兰通过螺钉连接,第一圆锥挡板的轴线、第一圆筒的轴线与第一球冠的高重合,第一圆锥挡板的锥角为40°~ 100°,第一圆锥挡板的高度与反应罐的高度之比为1:(6~15);第一圆筒上设有第一加药口、第一进水口、第一溢流口、第一回流水出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球冠上设有第一回流水进口和第一排空口,第一排空口位于第一圆锥挡板外部的第一球冠上,第一回流水进口位于第一球冠顶部的中心位置;在第一圆锥挡板的同一高度位置上水平设有至少三个第一90°弯头将第一圆锥挡板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第一圆锥挡板的顶部设有曝气盘,曝气盘上连接曝气管;沉淀罐设于第一圆筒的外侧壁上,第一圆筒的部分外侧壁同时作为沉淀罐的内侧壁,沉淀罐上端开口且沉淀罐具有倾斜的沉淀罐罐底,沉淀罐罐底与铅垂面的夹角为15°~60°,第一出水口位于沉淀罐罐底与第一圆筒的侧壁相连接处将第一反应罐与沉淀罐连通,第一出水口的宽度与沉淀罐罐底和第一圆筒外壁的交线的长度相等,第一出水口的开口高度为10~200 mm,第一出水口位于第一圆筒的下部,沉淀罐的上部设有第二出水口,沉淀罐内设有竖流管,竖流管的上下齐平且底部位于沉淀罐罐底上方、顶部位于第二出水口下方;第一回流管的一端与第一回流水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回流水进口连接,第一回流泵位于第一回流管的管路上,第一支架与第一反应罐的外壁连接支撑第一反应罐处于垂直于水平面的状态;
所述芬顿反应器包括第二反应罐、第二回流泵、第二回流管、第二支架、第二圆锥挡板;第二反应罐由第二圆筒和第二球冠组成,第二球冠的高小于第二圆筒的半径,第二圆筒的内径与第二球冠开口端的内径相等,第二圆筒的一端端部与第二球冠的开口端连接,第二圆锥挡板位于第二反应罐内部,第二圆锥挡板的底面开口、顶点向上,第二圆锥挡板的开口端与第二球冠的内壁连接,第二圆锥挡板的轴线、第二圆筒的轴线与第二球冠的高重合,第二圆锥挡板的锥角为40°~ 100°,第二圆锥挡板的高度与第二反应罐的高度之比为1:(6-15);第二圆筒上设有第二加药口、第二进水口、第二溢流口、第二回流水出口和第三出水口,第二球冠上设有第二排空口,第二排空口位于第二圆锥挡板外部的第二球冠上;在第二球冠的同一高度位置上水平设有均匀布置的至少三个第二90°弯头将第二球冠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各第二90°弯头位于第二圆锥挡板外壁的端面且紧挨第二圆锥挡板的外壁;第二回流管的一端与第二回流水出口连接、另一端通过支管与第二球冠上的各第二90°弯头连接,第二回流泵位于第二回流管的管路上,第二支架与第二反应罐的外壁连接支撑第二反应罐处于垂直于水平面的状态;
废水处理的步骤如下:
①调整调节池(10)中废水的pH值为1~4,将调节池(10)中的废水连续泵入第一级反应器(20)中,向第一级反应器(20)中加入微米级微电解材料,曝气并通过废水回流的方式使第一级反应器(20)中的微米级微电解填料处于流化状态进行废水处理,控制第一级反应器(20)中废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180 min;
②经第一级反应器(20)处理的废水连续进入第二级反应器(30),向第二级反应器(30)中加入硫酸和双氧水调整第二级反应器(30)中双氧水的浓度为20~200 mmol/L、废水的pH值为2~4,通过废水回流的方式使第二级反应器(30)中的废水处于旋流状态进行废水处理,控制第二级反应器(30)中废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180 min;
③经第二级反应器(30)处理的废水连续进入第三级反应器(40),向第三级反应器(40)中加入微米级微电解材料,曝气并通过废水回流的方式使第三级反应器(40)中的微米级微电解填料处于流化状态进行废水处理,控制第三级反应器(40)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180min;
④经第三级反应器(40)处理的废水连续进入混凝沉淀池(50)进行混凝沉淀处理:
经第三级反应器(40)处理的废水连续进入第一级混凝沉淀池(50)的混凝反应池,向该混凝反应池(501)中加入絮凝剂和无机碱,曝气,混凝反应池(501)中形成的混合液连续进入初沉池(502),经初沉池(502)的废水连续进入二沉池(503);
经前一级混凝沉淀池(50)的二沉池(503)中的废水进入下一级混凝沉淀池(50)的混凝反应池(501),重复前述加入絮凝剂和无机碱、曝气、进入初沉池(502)和二沉池(503)的操作,直到废水进入最后一级混凝沉淀池(50)的二沉池(503);
控制废水在混凝沉淀池(50)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360 min;
⑤经混凝沉淀池(50)处理的废水连续进入生化反应池(60)的缺氧池(601)进行处理,经缺氧池(601)处理的废水连续进入好氧池(602),在对好氧池(602)进行曝气的条件下进行处理,经好氧池(602)处理的废水连续进入沉淀池(603),经沉淀池(603)处理后的废水连续进入清水池(604),之后达标排放;缺氧池(601)和好氧池(602)中固定有生物填料,控制废水在缺氧池(601)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0~600 min,控制废水在好氧池(602)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80~1200 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14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