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水系统标准化施工管理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21959.7 | 申请日: | 2020-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1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汪艳;许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钜达程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8 | 分类号: | G06Q50/08;G06F30/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建筑 给水 系统 标准化 施工 管理 方法 以及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水系统标准化施工管理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其解决了建筑给水系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运输疏忽等原因会出现施工构件不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其包括:构建施工构件的理想三维参数信息;实时获取现场施工的施工构件的参数信息;将建筑给水系统现场施工的施工构件的参数信息,与理想三维参数信息作比对;若比对不成功,分析计算出耗时最短的处理方案,一并通知到建筑给水系统施工总负责人;若比对成功,则不作通知,本申请能够有效分析判断出现场施工的施工构件是否符合要求,在现场施工构件不符合要求的时候能够及时筛选出合适的方案通知到建筑给水系统施工的总负责人,更好的保障建筑给水系统的有序施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给水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水系统标准化施工管理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给水系统是将城镇给水管网(或自备水源,如蓄水池)中的水引入一幢建筑或一个建筑群体,建筑给水系统供人们生活、生产和消防之用,并满足各类用水对水质、水量和水压要求的冷水供应系统。
现有申请号为CN201910646115.0且名称为建筑给水施工方法的专利,其通过施工工艺的改进,减少水管遗漏的概率,从而减少了水源的浪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建筑给水系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运输疏忽等原因会出现施工构件不符合实际需求,导致建筑给水系统施工工期的延时,还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有效分析判断出现场施工的施工构件是否符合要求,在现场施工构件不符合要求的时候能够及时筛选出合适的方案通知到建筑给水系统施工的总负责人,更好的保障建筑给水系统的有序施工,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水系统标准化施工管理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水系统标准化施工管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给水系统标准化施工管理方法,包括:
构建应用于建筑给水系统施工的施工构件的理想三维参数信息;
实时获取建筑给水系统现场施工的施工构件的参数信息;
将建筑给水系统现场施工的施工构件的参数信息,与应用于建筑给水系统施工的施工构件的理想三维参数信息作比对;
若比对不成功,则分析出建筑给水系统现场施工的施工构件不达标的原因并作罗列,并结合更换建筑给水系统现场施工的施工构件的耗时、建筑给水系统现场施工的施工构件作加工以达标并运输返回建筑给水系统现场的耗时、以及应用未加工完毕的备用建筑给水系统现场施工的施工构件作加工并运输至建筑给水系统现场的耗时,分析计算出耗时最短的处理方案,一并通知到建筑给水系统施工总负责人;
若比对成功,则不作通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分析判断出现场施工的施工构件是否符合要求,在现场施工构件不符合要求的时候能够及时筛选出合适的方案通知到建筑给水系统施工的总负责人,以便于总负责人尽快安排施工构件的更换或加工,以保证建筑给水系统继续施工,同时也会将施工构件不达标的原因一并告知于到建筑给水系统施工总负责人,从而提醒建筑给水系统施工总负责人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加以注意,更好的保障建筑给水系统的有序施工。
优选的建筑给水系统现场施工的施工构件的参数信息的获取:
从预设的存储有建筑给水系统标准化施工的施工时间的第一数据库中,查找出建筑给水系统标准化施工的施工时间;
在当前时间处于建筑给水系统标准化施工的施工时间范围时,启动预设于建筑给水系统施工现场的三维全景数据采集装置于现场建筑给水系统施工现场,采集获取现场施工构件的参数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钜达程水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钜达程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19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