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时染色且提高染色质量的纺织用染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2046.7 | 申请日: | 2020-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6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旋 |
主分类号: | D06B3/10 | 分类号: | D06B3/10;D06B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时 染色 提高 质量 纺织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定时染色且提高染色质量的纺织用染色装置,包括染缸,通过第一转盘、支杆、推杆和大齿轮的配合使用,使得可以利用辊轴带动布料自动铺开和收卷,从而对布料进行定时染色,且染色结束自动自动收卷,收卷自动将染料挤出,后续烘干时更加方便,且避免染料的浪费,通过移动块、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配合使用,使得在进行染色时,带动布料在染缸内进行摆动,使得布料充分与染料接触,从而增加染色的效果,通过凸轮、制动板、第二转盘和套杆的配合使用,使得在进行染色时可以对布料进行夹持,保证染色时布料的稳定性,当染色结束之后,自动松开,不会对收卷造成影响,增加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定时染色且提高染色质量的纺织用染色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染色来提升美观度,染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纺织品的价值,传统的染色方法通常是将纺织品直接放置在染缸内,让其自行渗透染色,该种方式的可控性较低,并且在染色完成之后,后续需要由人工再将纺织品从染缸内捞出,一方面,由于需要人为控制染色时间,故无法自动保证定时进行染色,而染色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造成染色效果较差,另一方面,纺织品染色之后会浸染大量的染料,不仅会造成染料的浪费,并且会延长染色后布料的干燥时间,较为费时费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者提出了一种定时染色且提高染色质量的纺织用染色装置,具有定时染色且提高染色效率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染色过程较为费时费力的问题,保证了使用该装置进行操作时更加的智能与方便,并且染色完成之后自动挤出染料,减少染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定时染色且提高染色效率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时染色且提高染色质量的纺织用染色装置,包括染缸,染缸内盛放有染料,利用染料进行防治布料的染色,所述染缸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盘,利用第一转盘的旋转带动支杆同步进行摆动,第一转盘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支杆,利用支杆的摆动带动推杆同步进行运动,支杆远离第一转盘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推杆,利用推杆的旋转带动大齿轮同步进行旋转,推杆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大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之间通过皮带活动连接,故当大齿轮进行旋转时会带动小齿轮同步进行旋转,大齿轮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小齿轮,小齿轮的外侧设置有辊轴,从而利用辊轴的旋转带动布料同步同步进行旋转,完成布料的铺开和收卷,小齿轮的右侧活动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上方活动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圆盘,第一圆盘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二圆盘,限位板的上方活动连接有凸轮,凸轮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制动板,凸轮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转盘,第二转盘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套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盘的表面设置有曲形状滑槽,该滑槽设计为对称状,且该滑槽的尺寸与支杆的尺寸相互适配。
优选的,所述支杆的背面设置有固定支点,推杆的上方设置有凹槽,且该凹槽的尺寸与支杆的尺寸相互适配。
优选的,所述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且该固定柱的内部设置有与推杆尺寸相互适配的滑槽,推杆的右侧设置有齿条,且该齿条的尺寸与大齿轮的尺寸相互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盘的表面设置有定位筋条,且该定位筋条与第一圆盘之间设置有弹簧,原始状态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二圆盘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设置有两个,两个凹槽的规格一致,且以第二圆盘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二圆盘与移动块之间通过两个连杆活动连接,且移动块与限位板之间通过连杆活动连接。
(二)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时染色且提高染色质量的纺织用染色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旋,未经陈晓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20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油污污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农业大数据的水肥混合灌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