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带收口J型墙制件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3134.9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8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石群;关振;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30 | 分类号: | B29C33/30;B29C70/4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0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收口 制件 成型 方法 | ||
复合材料带收口J型墙制件成型方法,属于带收口J型墙制件领域。本发明通过使用不同的工装材质组合成为一套铺叠及成型工装,将零件铺叠分为三个过程,每一过程通过使用辅助工装保证制件快速、简易的进行铺叠,辅助工装只作为铺叠使用不进入热压罐参与固化。通过使用此套工装,可以完成带收口J型墙的铺叠、固化、脱模过程,解决了以往在制件制造过程中制造精度低、铺叠不便、难以脱模等问题。此种工装结构不仅适用于大型带收口J型墙结构成型,也适用于所有尺寸、结构的J型墙结构。该结构工装提高了零件制造效率、改善了产品的内部质量、提高了纤维的铺层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带收口J型墙制件成型方法,适用于复合材料J型墙制件的铺叠、成型、脱模,保证复合材料预浸料各部分铺叠的角度要求,提高J型墙制件铺叠的可操作性,确保制件制造完成后可以顺利脱模以及内部质量稳定性。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加加筋的形式主要有T型长桁、J型墙、工型长桁、Ω型长桁。工型长桁由于截面尺寸相对较高、较窄,对截面两个主轴的惯性矩相相差较大,一般仅能直接用于腹板平面内的受弯构件或组成方格结构受力构件,而对轴心受压构件或在垂直于腹板平面还有弯曲的构件则不宜采用。J型墙和Ω长桁则不存在相应的惯性不同的问题,其中的J型高墙也可以作为两个壁板的连接构件,J型墙即有稳定性好又可以作为连接件,致使其在复材制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J型墙的制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Z型、C型、I型,见图1所示。J型墙的铺叠成型工艺一般流程如下:1.制造三套独立的工装,用于分别铺叠J型墙上的三个部分。根据零件的尺寸不同工装有可能是模胎类也有可能是框架类结构,材料有可能是普通钢或殷瓦钢;2.将铺叠完成的几部分以一套为基准组合在一起,并固定保证其在固化过程中位置不发生变化;3.将固化成型后的制件,对工装进行拆分取出零件。大型J型墙中铺叠几部分的工装在组合过程中由于重量较大很难通过工装进行组合定位,使用单独铺叠好的预制体由于过软也无法定位。J型墙如果带收口则采用常规的工装结构很难脱模,暴力脱模容易造成零件内容损伤。组合到一起后的三部分进行固化,由于几部分都是金属工装可能会导致固化过程中压力传递不均匀而产生缺陷。因此,采用何种工装结构才能保证大型带收口J型墙零件铺叠、成型、脱模顺利进行,已经成为大型带收口J型墙制造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复合材料带收口J型墙制件铺叠、成型、脱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保证生产出无缺陷的J型墙制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装结构形式,该种结构的工装可以保证解决复材J型墙零件铺叠困难、组合定位精度低、脱模困难等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复合材料带收口J型墙制件成型方法,该方法所采用的复合材料带收口J型墙制件成型工装包括C型铺叠模2、Z型辅助铺叠模3、工艺盖板铺叠模4、脱模块5、支撑块6和L型挤压板7;所需成型的带收口J型墙1包括Z型部分1-1、C型部分1-2、I型部分1-3和0°纤维1-4;
复合材料带收口J型墙制件成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C型铺叠模2、脱模块5和支撑块6通过定位装置、连接孔6-1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结构Ⅰ,在整体结构Ⅰ上完成带收口J型墙1中C型部分1-2的铺叠;其中,C型铺叠模2、脱模块5、支撑块6之间通过第一定位装置2-1进行端头定位,且脱模块5与支撑块6采用楔形挡块结构互相定位;
步骤二、Z型辅助铺叠模3与铺叠完成C型部分的工装整体结构Ⅰ进行组合,通过第二定位装置2-2进行端头定位,得到整体结构Ⅱ,整体结构Ⅱ用于铺叠带收口J型墙1中的Z型部分1-1;其中,Z型辅助铺叠模3形状为L型,L型立边与铺叠完成的C型部分1-2紧密贴合在一起,在辅助铺叠模L型卧边上都有两个U型孔,采用螺钉与整体模胎连接,保证Z型辅助铺叠模3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在此状态下铺叠Z型部分1-1。
步骤三、工艺盖板铺叠模4上完成工艺盖板8的铺叠、固化,在工艺盖板8上铺叠带收口J型墙1的I型部分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31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助力插头钳
- 下一篇:一种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