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纸回收制浆预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3477.5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9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梁云招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云招 |
主分类号: | D21B1/10 | 分类号: | D21B1/10;D21B1/32;D21B1/34;D21D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59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纸 回收 预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废纸回收领域,尤其是一种废纸回收制浆预处理设备,针对现有的废纸回收装置不便于对废纸和杂质进行分离,使得废纸上的沙子以及其他残留物会对纸浆的质量造成影响,且其对废纸的破碎程度不够细腻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处理壳体,处理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破碎壳体,破碎壳体的底部接通有第一管道的顶端,第一管道的底端与处理壳体的顶部相接通,处理壳体内转动安装有主动旋转杆和从动旋转杆,主动旋转杆和从动旋转杆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传动辊。本发明的废纸回收装置便于对废纸和杂质进行分离,使得废纸破碎后与混含其中的杂质在转运时进行分离,再通过对废纸均匀的浸湿后再研磨,最后加水进行搅拌,从而得到更加细腻的纸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纸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纸回收制浆预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废纸处理是对回收的废纸进行再处理,得到合格的纤维用于生产纸制品的过程,废纸的回收和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森林、节约资源,通过废纸制浆重新造纸的一系列工序使得废纸可以多次重复利用,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对资源充分的利用;
但是现有的废纸回收装置不便于对废纸和杂质进行分离,使得废纸上的沙子以及其他残留物会对纸浆的质量造成影响,且其对废纸的破碎程度不够细腻,在与制浆剂混合时无法进行溶解得不到应有的合格纸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废纸回收装置不便于对废纸和杂质进行分离,使得废纸上的沙子以及其他残留物会对纸浆的质量造成影响,且其对废纸的破碎程度不够细腻,在与制浆剂混合时无法进行溶解得不到应有的合格纸浆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废纸回收制浆预处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纸回收制浆预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壳体,所述处理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破碎壳体,破碎壳体的底部接通有第一管道的顶端,第一管道的底端与处理壳体的顶部相接通,处理壳体内转动安装有主动旋转杆和从动旋转杆,主动旋转杆和从动旋转杆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传动辊,两个传动辊的外侧套设有同一个网状传动带,处理壳体内固定连接有竖板和斜板,竖板的顶端与斜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处理壳体的右侧接通有杂质排出管,杂质排出管与斜板相配合,处理壳体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推送壳体,处理壳体的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研磨壳体,推送壳体的右侧与研磨壳体的左侧相接通,处理壳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壳体,搅拌壳体的顶部接通有第二管道的底端,第二管道的顶端与研磨壳体的底部相接通,推送壳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口,通口与竖板相配合,推送壳体内转动安装有推送杆,研磨壳体内转动安装有研磨辊,处理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板,电机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搅拌壳体内转动安装有第一旋转杆,第一旋转杆的右端延伸至处理壳体的外侧并与电机的输出轴相焊接,且第一旋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破碎壳体内转动安装有第二旋转杆和第三旋转杆,第二旋转杆和第三旋转杆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破碎刀,第二旋转杆的一端和第三旋转杆的一端均延伸至破碎壳体的外侧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和第三锥齿轮,第二旋转杆和第三旋转杆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齿轮,两个齿轮相互啮合,通过两个破碎刀对废纸进行破碎。
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左端延伸至处理壳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三皮带轮,推送杆的左端延伸至处理壳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四皮带轮,第四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的外侧套设有同一个第一皮带,第三皮带轮可以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四皮带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处理壳体的右侧开设有旋转孔,旋转孔内转动安装有第四旋转杆,第四旋转杆的右端延伸至处理壳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五皮带轮,第四旋转杆的左端延伸至处理壳体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研磨辊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五旋转杆,第五旋转杆的顶端延伸至处理壳体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第一锥齿轮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云招,未经梁云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34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