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棕榈油酸在抑制水产病原菌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3874.2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1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武;王飞飞;高保燕;张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201 | 分类号: | A61K31/201;A61P31/04;A61K36/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崔红丽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棕榈 油酸 抑制 水产 病原菌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棕榈油酸在抑制水产病原菌中的应用,涉及微藻中棕榈油酸的新用途。本发明发现微藻中提取的棕榈油酸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无乳链球菌都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而且微藻本来源于水体,是生态养殖环境食物链中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开发基于微藻来源的抗菌棕榈油酸的新型渔药产品将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促进渔业绿色发展,为绿色渔药开发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藻中棕榈油酸的新用途,尤其涉及一种棕榈油酸在抑制水产病原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棕榈油酸,是一种ω7的功能性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子式为C16H30O2,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油脂、酵母和微藻中。其中,微藻作为棕榈油酸的天然来源,具有生长速度快,光合效率高和固碳减排等优势;近年来,研究发现真眼点藻、黄丝藻、三角褐指藻等微藻都可以积累大量的棕榈油酸,最高可以达到细胞干重的30%,其含量显著高于传统动植物(鱼油、沙棘)来源。此外,本人在前期研究中已经实现了黄丝藻中棕榈油酸的分离浓缩(ZL201810970871.4),为微藻来源的棕榈油酸应用奠定基础。
弧菌和无乳链球菌都是造成水产养殖病害的高危致病菌,特别是副溶血弧菌,为食源性病原菌,既能够引起水产动物的疾病,又可以导致人类疾病的发生。目前,水产养殖中多采用抗生素类药物防治,不利于绿色生态养殖的发展。棕榈油酸,作为一种抗菌脂肪酸,已在抑制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唾液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人体致病菌中有过报道,但是对于水产致病菌的杀菌活性报道甚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棕榈油酸在抑制水产病原菌中的应用。
为减少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本发明发现了微藻中棕榈油酸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抗菌活性,为绿色渔药开发奠定基础。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棕榈油酸在抑制水产病原菌中的应用。
优选的,棕榈油酸在制备抑制水产病原菌产品中的应用。
所述的棕榈油酸为来源于微藻中的浓缩棕榈酸;进一步为来源于黄丝藻中的浓缩棕榈酸,纯度≈81%。
所述的水产病原菌为水产致病弧菌和水产致病链球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水产病原菌为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无乳链球菌中至少一种。
所述的棕榈油酸的有效浓度为≥31.25μg/mL;进一步为31.25~500μg/mL。
所述的产品的剂型为药液、药膏或粉剂;
所述的产品含有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
棕榈油酸对水产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是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
1)病原菌的活化
冻存在-80℃的水产病原菌分别采用平板划线的方式接种在脑心浸液肉汤(BHI)固体平板上(37g BHI加入1L去离子水中,15g琼脂粉,121℃高压灭菌20min,倒平板),28℃恒温培养24h后,利用接种环挑取单克隆,接种到BHI液体培养基中(同上,不加入琼脂粉),28℃、180rpm恒温震荡培养,直到菌液的OD750=1.0。
2)样品的制备
一定质量的浓缩棕榈油酸(分离来自于黄丝藻)和棕榈油酸标准品(≥98%),溶解于5%DMSO中,配成20mg/mL母液;然后通过等倍稀释法稀释成相应的终浓度。
3)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38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