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上云的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3927.0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5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杨家军;徐瑞;祝晓明;杨茹;张振;黄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H04L29/08;G08C17/02;G06M1/2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激光 尘埃 粒子 计数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上云的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系统,包括微型空气泵模块、激光尘埃粒子传感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显示屏模块、按键模块、WiFi模块、ARM处理器模块、云服务器和PC客户端;利用微型空气泵模块、激光尘埃粒子传感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ARM处理器模块,根据设定的测量参数实现对被测空气中尘埃粒子数的计数;利用WiFi模块将传统的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与云服务器建立网络通信,将计数器的计数测量结果上传至云服务器,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利用PC客户端可根据需求筛选出想要查看的历史计数结果,克服了传统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存在的数据存储受限、查看数据繁琐和分析数据不便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洁净度监测仪器领域和物联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上云的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系统。
背景技术
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是洁净环境监测最为重要的手段和工具,目前国内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从军工行业到民用市场,从精密设备制造行业到生活日常用品行业,甚至有着国际化的大趋势。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市场需求不断加大,国内也在加大光学粒子计数器方面的投入,不仅在测量精度、采样流量和测量效率上得到了提升,而且在产品种类和产品外观上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当下,科技行业兴起了一些热门的概念,“物联网”、“互联网+”和“工业2025”等。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使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利用互联网具备的优势特点,为传统行业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传统的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大都利用数码管或显示屏对测量结果进行显示,然后将测量结果保存在处理器内的Flash或外置的存储芯片中。该方案数据存储数量有限、单次显示信息少,不仅需要繁杂的人工操作,而且不利于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数据上云的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系统。该系统利用WiFi模块将传统的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与云服务器建立网络通信,在实现对空气中尘埃粒子进行计数的基础上,不但实现了测量数据的云存储,还能实现对测量数据的筛选与查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数据上云的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系统,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是多个。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数据上云的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系统,包括微型空气泵模块、激光尘埃粒子传感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显示屏模块、按键模块、WiFi模块、ARM处理器模块、云服务器和PC客户端。
所述微型空气泵模块通过气泵管与所述激光尘埃粒子传感器模块相连接,用于产生激光粒子计数器测量所需的采样气体。
所述激光尘埃粒子传感器模块,在采样气流通过时,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转化为光信号,再将光信号转化为模拟电信号输出。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激光尘埃粒子传感器模块连接,用于处理所述激光尘埃粒子传感器模块输出的模拟电信号,将模拟电信号转化为可被ARM处理模块计数的脉冲信号。
所述显示屏模块与所述ARM处理器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激光粒子计数器的计数结果与操作界面等信息。
所述按键模块与所述ARM处理器模块连接,用于激光粒子计数器的操作与控制。
所述WiFi模块型号为ESP8266,与所述ARM处理器模块连接,用于建立所述ARM处理器模块和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通信,利用所述WiFi模块,ARM处理器模块可将计数结果上传至云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39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基型探针清洗剂
- 下一篇:一种具有储水功能的一体板式换热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