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电压信号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27843.4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3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董宇;朱庆林;李秋影;高洁鹏;刘佳辉;项小雷;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8 | 分类号: | G01R31/388;G01R31/389;G01R31/392;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管理 系统 及其 电压 信号 处理 方法 | ||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电压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电池包中各个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各个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电池包的电池内部总电压和电池外部总电压,其中,所述电池包包括串联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串联的多个所述电池单体;
将电池内部总电压与所有的所述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之和进行比较,并设定电池内部总电压与所有的所述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之和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为条件A;
将电池内部总电压与所有的所述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之和进行比较,并设定电池内部总电压与所有的所述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之和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为条件B;
将电池内部总电压与电池外部总电压进行比较,并设定电池内部总电压与电池外部总电压的差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为条件C;
将电池外部总电压与所有的所述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之和进行比较,并设定电池外部总电压与所有的所述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之和的差值,小于第四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为条件D;
将电池外部总电压与所有的所述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之和进行比较,并设定电池外部总电压与所有的所述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之和的差值小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为条件E;
将每个所述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与对应的多个所述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之和进行比较,并设定所有的所述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与对应的多个所述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之和的差值,均小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为条件F;
根据条件A、条件B、条件C、条件D、条件E和条件F中至少两个条件的满足情况,分别确定电池内部总电压、电池外部总电压、每个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和每个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的可信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压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集电池包中各个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各个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电池包的电池内部总电压和电池外部总电压之前,还包括:
判断电池管理系统为上电初始化状态、非高压上电状态或高压上电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压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条件A、条件B、条件C、条件D、条件E和条件F中至少两个条件的满足情况,确定电池内部总电压、电池外部总电压、每个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和每个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的可信度,包括:
当电池管理系统为上电初始化状态或非高压上电状态时,根据条件B和条件F的满足情况,确定电池内部总电压、每个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和每个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的可信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压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池管理系统为上电初始化状态或非高压上电状态时,根据条件B和条件F的满足情况,确定电池内部总电压、每个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和每个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的可信度,包括:
当条件B和条件F均满足时,则判定电池内部总电压、每个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和每个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可信;
当条件B不满足而条件F满足时,则判定电池内部总电压不可信,判定每个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和每个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可信;
当条件B满足而条件F不满足时,则判定电池内部总电压和每个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可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压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池管理系统为上电初始化状态或非高压上电状态时,根据条件B和条件F的满足情况,确定电池内部总电压、每个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和每个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的可信度,还包括:
当条件B满足而条件F不满足时,获取不满足条件F的电池模组中,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采集失效的数量;
当不满足条件F的电池模组中,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采集失效的数量为1时,以该电池模组两端的电压值与对应的所有有效的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和的差值,作为失效的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
当不满足条件F的电池模组中,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采集失效的数量大于1时,则判定每个电池单体两端的电压不可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78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