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树脂加氢的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8492.9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1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炳;孟为民;周政;王宝荣;杨高东;罗华勋;张锋;李磊;杨国强;田洪舟;曹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67/02 | 分类号: | C10G67/02;B01J8/00;B01F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树脂 加氢 界面 强化 反应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石油树脂加氢的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两个催化剂床层的预加氢反应器,以及循环氢气通道、新氢通道;在两个所述催化剂床层之间设置有内置微界面发生器,在所述预加氢反应器的侧面设置有外置微界面发生器;
所述循环氢气通道以及所述新氢通道汇总成总氢通道,所述总氢通道分为三个支路通道,第一支路通道与所述原料石油树脂溶液混合后经过原料预热器预热后进入到所述外置微界面发生器中;第二支路通道通过氢气预热器预热后进入到所述外置微界面发生器中,氢气与石油树脂溶液从所述外置微界面发生器分散破碎后通入到所述预加氢反应器的内部,第三支路通道直接通入到预加氢反应器中的内置微界面发生器中,氢气与石油树脂溶液在所述内置微界面发生器中进行分散破碎形成微气泡;
从所述预加氢反应器反应后的加氢产物通入第一热高压分离器中进行气液相分离,分离的液相进入精制加氢反应器进行进一步加氢,分离的气相回收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制加氢反应器内设置有两个催化剂床层,在两个所述催化剂床层之间设置有内置微界面发生器,在所述精制加氢反应器的侧面设置有外置微界面发生器,所述内置微界面发生器接受来自第三支路通道的氢气,所述外置微界面发生器接受来自第一热高压分离器底部的液相,以及来自第二支路通道经过氢气预热器预热后的氢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制加氢反应器侧面的外置微界面发生器设置位置与所述预加氢反应器侧面的外置微界面发生器设置位置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微界面发生器沿竖直方向的设置位置正好位于最底部的催化剂床层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还包括第二热高压分离器,所述精制加氢反应器反应后的产物从所述精制加氢反应器的顶部通入到第二热高压分离器进行气液相分离,分离出的液相经过高压冷却器冷却后去往冷低压分离器进行进一步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冷低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气相返回到所述循环氢气通道进行重复利用,从所述冷低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液相直接作为产品收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热高压分离器中分离出的气相以及从第二热高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气相汇合后去往所述冷低压分离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包括用于储存原料石油树脂溶液的原料罐,所述原料罐与所述原料预热器连接。
9.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石油树脂加氢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的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原料石油树脂溶液与氢气混合微界面分散破碎后进行加氢反应,再气液分离、冷却得到产品进行收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的温度230-290℃,所述加氢反应的压力为5-18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849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